神经网络具体是什么?
神经网络由大量的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每个神经元接受线性组合的输入后,最开始只是简单的线性加权,后来给每个神经元加上了非线性的激活函数,从而进行非线性变换后输出。
每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代表加权值,称之为权重(weight)。不同的权重和激活函数,则会导致神经网络不同的输出。举个手写识别的例子,给定一个未知数字,让神经网络识别是什么数字。
此时的神经网络的输入由一组被输入图像的像素所激活的输入神经元所定义。在通过非线性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变换后,神经元被激活然后被传递到其他神经元。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最后一个输出神经元被激活。
从而识别当前数字是什么字。
神经网络的每个神经元如下基本wx+b的形式,其中x1、x2表示输入向量w1、w2为权重,几个输入则意味着有几个权重,即每个输入都被赋予一个权重b为偏置biasg(z)为激活函数a为输出如果只是上面这样一说,估计以前没接触过的十有八九又必定迷糊了。
事实上,上述简单模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的感知器,可以把感知器理解为一个根据不同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而做决策的模型。举个例子,这周末北京有一草莓音乐节,那去不去呢?
决定你是否去有二个因素,这二个因素可以对应二个输入,分别用x1、x2表示。此外,这二个因素对做决策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各自的影响程度用权重w1、w2表示。
一般来说,音乐节的演唱嘉宾会非常影响你去不去,唱得好的前提下即便没人陪同都可忍受,但如果唱得不好还不如你上台唱呢。所以,我们可以如下表示:x1:是否有喜欢的演唱嘉宾。
x1=1你喜欢这些嘉宾,x1=0你不喜欢这些嘉宾。嘉宾因素的权重w1=7x2:是否有人陪你同去。x2=1有人陪你同去,x2=0没人陪你同去。
是否有人陪同的权重w2=3。这样,咱们的决策模型便建立起来了:g(z)=g(w1x1+w2x2+b),g表示激活函数,这里的b可以理解成为更好达到目标而做调整的偏置项。
一开始为了简单,人们把激活函数定义成一个线性函数,即对于结果做一个线性变化,比如一个简单的线性激活函数是g(z)=z,输出都是输入的线性变换。
后来实际应用中发现,线性激活函数太过局限,于是引入了非线性激活函数。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神经网络伪原创
我这么理解神经网络对吗
神经网络优缺点,
优点:(1)具有自学习功能。例如实现图像识别时,只在先把许多不同的图像样板和对应的应识别的结果输入人工神经网络,网络就会通过自学习功能,慢慢学会识别类似的图像。自学习功能对于预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预期未来的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将为人类提供经济预测、市场预测、效益预测,其应用前途是很远大的。(2)具有联想存储功能。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馈网络就可以实现这种联想。(3)具有高速寻找优化解的能力。
寻找一个复杂问题的优化解,往往需要很大的计算量,利用一个针对某问题而设计的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发挥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可能很快找到优化解。
缺点:(1)最严重的问题是没能力来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和推理依据。(2)不能向用户提出必要的询问,而且当数据不充分的时候,神经网络就无法进行工作。
(3)把一切问题的特征都变为数字,把一切推理都变为数值计算,其结果势必是丢失信息。(4)理论和学习算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扩展资料:神经网络发展趋势人工神经网络特有的非线性适应性信息处理能力,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