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发展,手机定位能力已成为智能手机众多基础能力中的重要一环。就目前的移动应用而言,手机定位找人、打车、餐厅查找、外卖、O2O等服务,都离不开手机定位能力。在这种能力的供给上,也形成了一条高效快速的产业链条。一个开发者可通过百度、高德的手机定位SDK,在3分钟内完成一款具有手机定位功能的APP应用。那么,在这快速开发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产业分工呢?
为此,我们邀请了手机定位产品安心360公司的CTO朱荣昌先生,通过他在这块技术领域的经历,帮助我们剖析这个行业的几个关键环节。
安心360手机定位(http://anxin360.com)是一家自2009年开始运营的公司,初期所开展的也是手机号码定位、手机定位找人等服务,之后转型为致力于未成年人的户外监护。
手机定位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朱荣昌先生表示:自己自2009年起加入公司,负责手机定位产品方面的业务,那时开发此类应用,其难度与复杂度远远大于今日。那时市场上主要的适配机型还是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WindowsMobile以及联发科、沃琴系列的一些功能机,安卓和iOS系统并非成为主流。从定位模式来看,主要还是基站和GPS卫星定位两种方式,而基站定位则要求从设备上获取CellID以及LAC码,Symbian系统那时是需要签名证书才可获取这些设备信息的,所以那时公司买了不少S40、S60的证书。
那么但凡能够买到的,应该不算一件难事儿。但是对于基站经纬度转码库,即手机定位数据库则变成了一个相当大的难题。对于手机定位数据,彼时主要的来源有几个方面:一是民间收集;二是谷歌的开源接口;三是第三方厂商独立开发与维护的收费数据库。对于民间收集的,主要有几个问题,第一是片面不全面,第二则是数据迟滞不更新。而对于谷歌开源接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其服务也并非稳定。那么给到最后的选择,就是购买第三方数据库了,而这类数据库在2010年左右是相当昂贵的。
当时间过度到2011年左右,安卓与iOS设备的出货量与市场占有率有了明显的上升,越来越多基于位置的应用(LBS服务)出现了,所有这些服务依靠手机定位能力,大量的厂商开始专为应用程序开发者设计用于手机定位的应用程序开发包(SDK)了,有运营商的典型代表移动MM商城的定位能力包、中国电信天翼联盟的定位基础能力以及百度、高德等独立第三方厂商的定位SDK,同时,在第三方API数据市场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对外输出手机定位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基站数据转经纬度数据。
快速开发带来的问题
这所有的一切带来的结果便是开发便捷化,如今的程序员无需去考虑源头上的一些东西。但这会带来哪些问题?
目前直接可以想到的,便是业务高度的依赖化,任何一个关于上游SDK的更新或修改,可能导致应用程序开发者需重新修改自己的产品,从技术角度而言,这是相当具有风险的。
另一个问题便是从商业数据流安全性角度出发的,将自己的产品引用着他人的应用程序集合库,这并非是件好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人的应用程序集合库里究竟在执行哪些运算操作?是否将你敏感的公司业务数据旁路拷贝或后台采集?这些业务层面的风险又往往是难以去定量分析的。
安心360手机定位所关注的问题
朱荣昌表示:作为一家发展了超过8年的公司,所关注肯定不仅仅是引用一个SDK后实现手机定位这么简单,当用户开始抱怨定位速度、定位精准度的时候,如果作为一个纯粹依赖上游供应商的技术团队,则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应对。只有建立自己的手机定位信息库,根据自的目标客户去本地化定位算法,优化服务实施的流程,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手机定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