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少数年份外,java一直占据TIOBE排行榜第一
Java,一种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拥有跨平台、面向对象、泛型编程等特性,广泛应用于企业级Web应用开发和移动应用开发,是国内最主流的编程语言。
互联网公司中的一颗灿烂流星——Sun Microsystems
1991年,Sun公司内部项目“Green”立项,想要设计一种小型的计算机语言,主要用于小型家电一类的嵌入式设备。他们期望这门语言既可以运行在低性能的设备上,又能方便在不同硬件平台移植。尝试了在C++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之后,詹姆斯·高斯林和他的团队决定创造一门全新的语言,并以其办公司外的橡树命名新语言为“Oak”。
1992年,“Green”项目推出第一款硬件产品“*7”,但是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市场效益。为了能够将他们的技术推向市场,Sun公司将Green项目组独立,成立First Person子公司,但是努力一年多的时间依然没有起色。之后,First Person子公司解散,并入Sun公司。
Java之父James Gosling
1994年,“Oak”更名“Java”。一说有另一个编程语言也叫“Oak”,也有人说“Oak”商标被另外一家公司注册。
Java编译文件的魔数值为CAFE BABE
也是1994年,受到Mosaic浏览器的启发,团队内部意识到新语言可以通过浏览器而应用于互联网。不久之后,帕特里克·诺顿拿出了一个名为HotJava的小型浏览器向公司高层演示。HotJava浏览器采用了Java编写,并且具备在网页中执行内嵌代码的能力。由此,Java开始慢慢吸引人们的目光。
1996年,1.0版本的Java SDK发布。其中applet,作为一种可以在浏览器直接运行的程序组件,虽然现在已经基本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在当时却是Java在诞生后得以一炮走红的功臣之一。
Java语法虽然像C++,但是却比C++使用难度降低了许多
1997年,1.1版本发布,弥补了大量1.0版本的缺陷,从这个版本开始,Java的实用性被增强。
1998年,Java 1.2版本发布,由于图形工具的加强,Java撕掉了贴在它身上的“玩具”标签。同时,除了标准版SE之外,Sun公司在这个版本开始推出嵌入版本ME和企业版本EE。
1.3和1.4版本拓展了标准类库,修复了安全性问题。虽然此时applet由于其安全性问题,以及同JavaScript和Falsh等对手客观存在的差距,其在浏览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小。但是Java语言却在服务端大放异彩。Servlet标准便是诞生其间。
Servlet标准的服务器实现TomCat
1.5版本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版本在2004年推出,添加了包括泛型、ForEach等特性的支持。为了能够表达其重要性,Sun决定该版本正式命名为Java5.0。
2006年推出的Java6是Sun公司发布的最后一个Java版本。进入21世纪之后,Sun一直在走下坡路,2009被Oracle(甲骨文)公司收购,Java也交由Oracle维护。
甲骨文被戏称为开源杀手
2011年,Oracle推出收购Sun之后的第一个Java版本——Java7。原本因收购停滞的Java开发得以继续。
随后2014年,另一个里程碑式的版本Java8发布,提供了lambda表达式、Stream API等特性。虽然此后Java版本发布越来越快,截至目前Java13已经发布,但是Java8在国内依然是主流。随着Java8的发布,失去排行榜第一的Java也重新走向了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