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IO设备

本文详细介绍了IO设备的分类与控制方式,包括程序直接控制、中断驱动、DMA和通道控制。强调了IO软件的层次结构,特别是设备独立性软件的作用。讨论了输入/输出管理,如阻塞和非阻塞IO,以及磁盘管理中的调度算法,如FCFS和SSTF。此外,还涵盖了设备的分配与回收、缓冲区管理和磁盘的维护策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IO设备概念与分类

image-20230703215110662

什么是IO设备?

“1/0”就是“输入/输出” (Input/Output)

IO 设备就是可以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或者可以接收计算机输出数据的外部设备,属于计算机中的硬件部件。

image-20230703215305519

image-20230703215357742

按使用特性分类

image-20230703215510313

按传输速率分类

image-20230703215549737

按信息交换的单位分类

image-20230703215647935

2、IO控制器

image-20230703215825226

image-20230703215855976

IO 设备的电子部件(IO控制器)

CPU无法直接控制 IO 设备的机械部件,因此 I/O设 备还要有一个电子部件作为CPU和IO设备机械部件之间的“中介”,用于实现CPU对设备的控制。

这个电子部件就是 IO 控制器,又称设备控制器。CPU可控制 I/O 控制器,又由 IO 控制器来控制设备的机械部件。

image-20230703220420460

IO 控制器的组成

image-20230703220825631

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1、一个I/0控制器可能会对应多个设备

2、数据寄存器、控制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可能有多个(如:每个控制/状态寄存器对应一个具体的设备),且这些寄存器都要有相应的地址,才能方便CPU操作。有的计算机会让这些寄存器占用内存地址的一部分,称为内存映像 I/O: 另一些计算机则采用IO专用地址,即寄存器独立编址

内存映像 IO VS 寄存器独立变址

image-20230703221247648

总结

image-20230703221340086

3、IO控制方式

image-20230703221521386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完成一次读/写操作的流程
2.CPU干预的频率
3.数据传送的单位:
4.数据的流向;
5.主要缺点和主要优点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Key word : 轮询

1、完成一次读写操作的流程(以读操作为例)

image-20230703221853015

(1) CPU 向控制器发出读指令,于是设备启动。

(2)此时,设备正处于忙碌状态,因此CPU会不断的轮询查询设备的状态。

(3)设备空闲时,向控制器传输读入的数据。

(4)控制器将读入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寄存器中。

(5)CPU 从数据寄存器中取出数据,同时又把数据保存到内存中

image-20230703222205349

2、CPU 干预的频率

很频繁,IO操作开始之前,完成之后都需要 CPU 介入,并且在等待 IO 完成的过程中 CPU 需要不断地轮询检查

3、数据传送的单位

每次读写一个字

4、数据的流向

读入操作: IO 设备 —— CPU —— 内存

写出操作: 内存 —— CPU —— IO 设备

5、主要优点和缺点

优点: 实现简单。在读/写指令之后,加上实现循环检查的一系列指令即可(因此才称为“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缺点: CPU和I/O 设备只能串行工作,CPU需要一直轮询检查长期处于“忙等”状态,CPU利用率低

中断驱动方式

引入中断机制。由于I/0设备速度很慢,因此在CPU发出读/写命令后,可将等待I/O的进程阻塞,先切换到别的进程执行。当I/O完成后,控制器会向CPU发出一个中断信号,CPU检测到中断信号后,会保存当前进程的运行环境信息,转去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处理该中断。处理中断的过程中,CPU从I/O控制器读一个字的数据传送到CPU寄存器,再写入主存。接着,CPU恢复等待I/0的进程(或其他进程) 的运行环境,然后继续执行

image-20230703223118120

注意:
1)、CPU会在每个指令周期的末尾检查中断;

2)、中断处理过程中需要保存、恢复进程的运行环境,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开销的。可见,如果中断发生的频率太高,也会降低系统性能

1、完成一次读/写操作的流程(见上图,Key word: 中断)

2、CPU干预的频率

每次I/O操作开始之前、完成之后需要CPU介入等待I/O完成的过程中CPU可以切换到别的进程执行

3、数据传送的单位

每次读/写一个字

4、数据的流向

读操作(数据输入): IO设备>CPU内存

写操作(数据输出):内存>CPU>I/O设备

5、主要缺点和主要优点

优点: 与“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相比,在“中断驱动方式”中,IO控制器会通过中断信号主动报告I/O已完成,CPU不再需要不停地轮询。CPU和I/O设备可并行工作,CPU利用率得到明显提升

缺点: 每个字在 I/O 设备与内存之间的传输,都需要经过CPU。而频繁的中断处理会消耗较多的CPU时间

DMA 方式

与“中断驱动方式”相比,DMA方式 ( 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存取。主要用于块设备的I/0控制)有这样几个改进:

1、数据的传送单位是“”。不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传送;

2、数据的流向是从设备直接放入内存,或者从内存直接到设备。不再需要CPU作为“快递小哥”

3、仅在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时,才需要CPU干预。

image-20230703223938114

DMA 控制器

image-20230703224340034

image-20230703224552294

通道控制方式

image-20230703225020651

总结

image-20230703225034896

4、IO软件的层次结构

image-20230705220537482

用户层软件

image-20230705220722548

设备独立性软件

设备独立性软件,又称设备无关性软件。与设备的硬件特性无关的功能几乎都在这一层实现。

主要实现的功能:

1、向上层提供统一的调用接口(如 read/write系统调用)

2、设备的保护

原理类似与文件保护。设备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文件,不同用户对各个文件的访问权限是不一样的,同理,对设备的访问权限也不一样。

3、差错处理

对设备独立性软件需要对一些设备的错误处理

4、设备的分配与回收

5、数据缓冲区管理

6、建立逻辑设备名物理设备名的映射关系;根据设备类型选择调用相应的驱动程序

用户或用户层软件发出I/O操作相关系统调用的系统调用时,需要指明此次要操作的I/O设备的逻辑设备名 (eg: 去学校打印店打印时,需要选择打印机1/打印机2/打印机3,其实这些都是逻辑设备名)

设备独立性软件需要通过“逻辑设备表 (LUT, Logical UnitTable)”来确定逻辑设备对应的物理设备,并找到该设备对应的设备驱动程序

image-20230705221446165

操作系统系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管理逻辑设备表(LUT) :

第一种方式,整个系统只设置一张LUT,这就意味着所有用户不能使用相同的逻辑设备名,因此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单用户操作系统。

第二种方式,为每个用户设置一张LUT,各个用户使用的逻辑设备名可以重复,适用于多用户操作系统。系统会在用户登录时为其建立一个用户管理进程,而LUT就存放在用户管理进程的PCB中。

思考?为何不同的设备需要不同的设备驱动程序

不同设备的内部硬件特性也不同,这些特性只有厂家才知道,因此厂家须提供与设备相对应的驱动程序,CPU执行驱动程序的指令序列,来完成设置设备寄存器,检查设备状态等工作

中断处理程序

image-20230705222048388

总结

image-20230705222142498

5、输入/输出管理

image-20230705222247334

输出/输出应用程序接口

image-20230705224124844

什么是阻塞IO、非阻塞IO

阻塞I/O: 应用程序发出I/O系统调用,进程需转为阻塞态等待

eg:字符设备接口——从键盘读一个字符 get

非阻塞I/O: 应用程序发出I/O系统调用,系统调用可迅速返回,进程无需阻塞等待

eg:块设备接口——往磁盘写数据 write

设备驱动程序接口

image-20230705223723769

由于众多厂商开发的驱动程序各不相同,引出需要统一一个标准进行开发。

image-20230705223859453

6、IO核心子系统

image-20230705224445948

image-20230705224535238

IO调度

l/O调度: 用某种算法确定一个好的顺序来处理各个I/O请求

如:磁盘调度(先来先服务算法、最短寻道优先算法、SCAN算法、C-SCAN算法、LOOK算法C-LOOK算法)。当多个磁盘I/O请求到来时,用某种调度算法确定满足I/O请求的顺序。

同理,打印机等设备也可以用先来先服务算法、优先级算法、短作业优先等算法来确定I/O调度顺序。

设备保护

操作系统需要实现文件保护功能,不同的用户对各个文件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如:只读、读和)在UNIX系统中,设备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文件,每个设备也会有对应的FCB

当用户请求访问某个设备时,系统根据FCB中记录的信息来判断该用户是否有相应的访问权限,以此实现“设备保护”的功能。(参考“文件保护”小节)

6.1 假脱机技术

image-20230706213931148

什么是脱机技术

image-20230706214133382

假脱机技术——输入井输出井

“假脱机技术”,又称“SPOOLing 技术”是用软件的方式模拟脱机技术。SPOOLing 系统的组成如下:

image-20230706214410863

image-20230706214449174

image-20230706214554895

共享打印机原理分析

独占式设备: 只允许各个进程串行使用的设备。一段时间内只能满足一个进程的请求。

共享设备:允许多个进程“同时”使用的设备(宏观上同时使用,微观上可能是交替使用)。可以同时满足多个进程的使用请求。

image-20230706214826328

image-20230706215122615

当多个用户进程提出输出打印的请求时,系统会答应它们的请求,但是并不是真正把打印机分配给他们,而是由假脱机管理进程为每个进程做两件事:

(1) 在磁盘输出井中为进程申请一个空闲缓冲区(也就是说,这个缓冲区是在磁盘上的),并将要打印的数据送入其中:

(2) 为用户进程申请一张空白的打印请求表,并将用户的打印请求填入表中(其实就是用来说明用户的打印数据存放位置等信息的),再将该表挂到假脱机文件队列上(打印任务队列)

当打印机空闲时,输出进程会从文件队列的队头取出一张打印请求表,并根据表中的要求将要打印的数据从输出井传送到输出缓冲区,再输出到打印机进行打印。用这种方式可依次处理完全部的打印任务

总结

image-20230706215509347

7、设备的分配与回收

image-20230706215557831

设备分配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image-20230706215621814

设备的固有属性可分为三种: 独占设备、共享设备、虚拟设备。

独占设备: 一个时段只能分配给一个进程(如打印机)

共享设备:可同时分配给多个进程使用(如磁盘),各进程往往是宏观上同时共享使用设备而微观上交替使用。

虚拟设备:采用 SPOOLing 技术将独占设备改造成虚拟的共享设备,可同时分配给多个进程使用(如采用 SPOOLing 技术实现的共享打印机)

设备的分配算法:
先来先服务、优先级高者优先、短任务优先

image-20230706220029536

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静态分配: 进程运行前为其分配全部所需资源,运行结束后归还资源(破坏了“请求和保持”条件,不会发生死锁)

动态分配: 进程运行过程中动态申请设备资源

设备分配管理中的数据结构

image-20230706220833436

设备控制表(DCT): 系统为每个设备配置一张DCT,用于记录设备情况

image-20230706220533274

控制器控制表(COCT): 每个设备控制器都会对应一张COCT。操作系统根据COCT的信息对控制器进行操作和管理。

image-20230706220628800

通道控制表(CHCT): 每个通道都会对应一张CHCT。操作系统根据CHCT的信息对通道进行操作和管理

image-20230706220720470

系统设备表 (SDT) :记录了系统中全部设备的情况,每个设备对应一个表目

image-20230706220807117

设备分配的步骤

1、根据进程请求的物理设备名查找SDT(注:物理设备名是进程请求分配设备时提供的参数)

image-20230706220931180

2、根据SDT找到DCT,若设备忙碌则将进程PCB挂到设备等待队列中,不忙碌则将设备分配给进程

image-20230706221058231

3、根据DCT找到COCT,若控制器忙碌则将进程PCB挂到控制器等待队列中,不忙碌则将控制器分配

image-20230706221223922

4、根据COCT找到CHCT,若通道忙碌则将进程PCB挂到通道等待队列中,不忙碌则将通道分配给进程

image-20230706221319909

注: 只有设备控制器、通道三者都分配成功时,这次设备分配才算成功,之后便可启动I/O设备进行数据传送

缺点:
1、用户编程时必须使用“物理设备名”,底层细节对用户不透
明,不方便编程

2、若换了一个物理设备,则程序无法运行。

3、若进程请求的物理设备正在忙碌,则即使系统中还有同类型的设备,进程也必须阻塞等待

改进方法: 建立逻辑设备名与物理设备名的映射机制,用户编程时只需提供逻辑设备名

image-20230706221721888

总结

image-20230706221933292

8、缓冲区管理

image-20230706222059034

什么是缓冲区? 有什么作用?

缓冲区是一个存储区域,可以由专门的硬件寄存器组成,也可利用内存作为缓冲区。

使用硬件作为缓冲区的成本较高,容量也较小,一般仅用在对速度要求非常高的场合(如存储器管理中所用的联想寄存器,由于对页表的访问频率极高,因此使用速度很快的联想寄存器来存放页表项的副本)

一般情况下,更多的是利用内存作为缓冲区,“设备独立性软件”的缓冲区管理就是要组织管理好这些缓冲区

image-20230706223435029

第一点:缓和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CPU要比IO设备的速度快很多,由缓冲区来缓和俩者之间的速度差异

image-20230706223510119第二点:减少对CPI的中断频率,放宽对CPU中断相应时间的限制

image-20230706223747045

第三点:解决数据粒度不匹配的问题

如:输出进程每次可以生成一块数据但I/0设备每次只能输出一个字符

单缓冲策略

假设某用户进程请求某种块设备读入若干块的数据。若采用单缓冲的策略,操作系统会在主存中为其分配一个缓冲区(若题目中没有特别说明,一个缓冲区的大小就是一个块)。

注意: 当缓冲区数据非空时,不能往缓冲区冲入数据,只能从缓冲区把数据传出:当缓冲区为空时,可以往缓冲区冲入数据,但必须把缓冲区充满以后,才能从缓冲区把数据传出。

image-20230706224328670

双缓冲策略

假设某用户进程请求某种块设备读入若干块的数据。若采用双缓冲的策略,操作系统会在主存中为其分配两个缓冲区(若题目中没有特别说明,一个缓冲区的大小就是一个块)

image-20230710213619921

image-20230710213848991

单/双缓冲在通信时的区别

俩台机器之间通信时,可以配置缓冲区用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image-20230710214050355

image-20230710214128727

循环缓冲区

将多个大小相等的缓冲区链接成一个循环队列

注:以下图示中,橙色表示已充满数据的缓冲区,绿色表示空缓冲区

image-20230710214323493

缓冲池

缓冲池由系统中共用的缓冲区组成。这些缓冲区按使用状况可以分为: 空缓冲队列、装满输入数据的缓冲队列(输入队列)、装满输出数据的缓冲队列(输出队列)。

另外,根据一个缓冲区在实际运算中扮演的功能不同,又设置了四种工作缓冲区: 用于收容输入数据的工作缓冲区 (hin)、用于提取输入数据的工作缓冲区 (sin)、用于收容输出数据的工作缓冲区(hout)、用于提取输出数据的工作缓冲区 (sout)

image-20230710214515531

总结

image-20230710214711744

9、磁盘的管理

image-20230710214749732

磁盘、磁道、扇区的概念

磁盘的表面由一些磁性物质组成,可以用这些磁性物质来记录二进制数据

image-20230710215057381

如何在磁盘中读写数据

image-20230710215215853

盘面、盘柱

0~3号盘面的黄色部分为盘柱

image-20230710215353792

磁盘的物理地址

可用(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 来定位任意一个“磁盘块”。在“文件的物理结构”小节中,我们经常提到文件数据存放在外存中的几号块,这个块号就可以转换成 (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的地址形式

image-20230710215556527

可根据该地址读取一个“块

1、根据“柱面号”移动磁臂,让磁头指向指定柱面;

2、激活指定盘面对应的磁头;

3、磁盘旋转的过程中,指定的扇区会从磁头下面划过,这样就完成了对指定扇区的读/写。

磁盘的分类

磁头是否可以移动:

image-20230710215911055

盘片是否可以更换:

image-20230710215955681

总结

image-20230710220020244

10、磁盘的调度算法

image-20230710220113143

不同的调度算法会影响磁盘 读/写操作需要的时间

一次磁盘读写需要的时间

寻找时间 (寻道时间) Ts: 在读/写数据前,将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所花的时间 。

1)启动磁头臂是需要时间的。假设耗时为 s;

2)移动磁头也是需要时间的。假设磁头匀速移动,每跨越一个磁道耗时为 m,总共需要跨越n 条磁道。则: 寻道时间 Ts= s + m*n

延迟时间Te: 通过旋转磁盘,使磁头定位到目标扇区所需要的时间。设磁

盘转速为r (单位: 转/秒,或转/分),则平均所需的 延迟时间 T=(1/2)*(1/r) = 1/2r

硬盘的典型转速为 5400 转/分,或 7200转1分

传输时间Tt: 从磁盘读出或向磁盘写入数据所经历的时间,假设磁盘转速

为 此次读/写的字节数为 b,每个磁道上的字节数为 N。则: 传输时间Tt = (1/r) * (b/N) = b/(rN)

每个磁道要可存 N 字节的数据,因此 b 字节的数据需要 b/N 个磁道才能存储。而读/ 写一个磁道所需的时间刚好又是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 1/r

总的平均存取时间T=Ts + 1/2r + b/(rN)

延迟时间和传输时间都与磁盘转速相关,且为线性相关。而转速是硬件的固有属性,因此操作系统也无法优化延迟时间和传输时间.

磁盘的调度算法会直接影响寻道时间

10.1 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根据进程请求访问磁盘的先后顺序进行调度

假设磁头的初始位置是100号磁道,有多个进程先后陆续地请求访问 55、58、39、18、90、160.150、38、184 号磁道

按照 FCFS 的规则,按照请求到达的顺序,磁头需要依次移动到55、58、39、18、90、160、150、38、184 号磁道

image-20230710221424630

磁头总共移动了45+3+19+21+72+70+10+112+146 =498 个磁道

响应一个请求平均需要移动 498/9 = 55.3 个磁道(平均寻找长度)

优点: 公平;如果请求访问的磁道比较集中的话,算法性能还算过的去

缺点:如果有大量进程竞争使用磁盘,请求访问的磁道很分散,则FCFS在性能上很差,寻道时间长。

最短寻找时间优先(SSTF)

SSTF 算法会优先处理的磁道是与当前磁头最近的磁道。可以保证每次的寻

道时间最短,但是并不能保证总的寻道时间最短。 (其实就是贪心算法的

思想,只是选择眼前最优,但是总体未必最优)

image-20230710221636263

磁头总共移动了 (100-18) +(184-18) = 248 个磁道

响应一个请求平均需要移动 248/9 = 27.5个磁道(平均寻找长度)

优点: 性能较好,平均寻道时间短

缺点:可能产生“饥饿”现象(产生饥饿的原因是有可能磁头会来回在一个范围内扫描)

扫描算法(SCAN)

SSTF 算法会产生饥饿的原因在于:磁头有可能在一个小区域内来回来去地

移动。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可以规定,只有磁头移动到最外侧磁道的时候才

能往内移动,移动到最内侧磁道的时候才能往外移动。这就是扫描算法

(SCAN) 的思想。由于磁头移动的方式很像电梯,因此也叫电梯算法

image-20230710222406162

磁头总共移动了(200-100) +(200-18)= 282个磁道

响应一个请求平均需要移动 282/9 = 31.3 个磁道(平均寻找长度)

优点: 性能较好,平均寻道时间较短,不会产生饥饿现象

缺点:

1、只有到达最边上的磁道时才能改变磁头移动方向,事实上,处理了184号磁道的访问请求之后就不需要再往右移动磁头了。、

2、SCAN算法对于各个位置磁道的响应频率不平均 (如:假设此时磁头正在往右移动,且刚处理过90号磁道,那么下次处理90号磁道的请求就需要等磁头移动很长一段距离;而响应了184号磁道的请求之后,很快又可以再次响应 184 号磁道的请求了)

LOOK调度算法

**扫描算法(SCAN)**中,只有到达最边上的磁道时才能改变磁头移动方向,事实上,处理了184号磁道的访问请求之后就不需要再往右移动磁头了。

LOOK 调度算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在磁头移动方向上已经没有别的请求,就可以立即改变磁头移动方向。 (边移动边观察,因此叫 LOOK)

image-20230710222842111

磁头总共移动了(184-100)+(184-18)= 250个磁道

响应一个请求平均需要移动 250/9 =27.5个磁道(平均寻找长度)

优点: 比起 SCAN 算法来,不需要每次都移动到最外侧或最内侧才改变磁头方向,使寻道时间进一步缩短

循环扫描算法(C-SCAN)

SCAN算法对于各个位置磁道的响应频率不平均,而 C-SCAN 算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规定只有磁头朝某个特定方向移动时才处理磁道访问请求,而返回时直接快速移动至起始端而不处理任何请求。

image-20230710223115416

磁头总共移动了(200-100)+(200-0)+(90-0)= 390个磁道

响应一个请求平均需要移动 390/9 = 43.3个磁道(平均寻找长度)

优点:比起SCAN 来,对于各个位置磁道的响应频率很平均。

缺点:只有到达最边上的磁道时才能改变磁头移动方向,事实上,处理了184号磁道的访问请求之后就不需要再往右移动磁头了;并且,磁头返回时其实只需要返回到18号磁道即可,不需要返回到最边缘的磁道。另外,比起SCAN算法来,平均寻道时间更长。

C-LOOK调度算法

C-SCAN 算法的主要缺点是只有到达最边上的磁道时才能改变磁头移动方向,并且磁头返回时不一定需要返回到最边缘的磁道上。C-LOOK 算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磁头移动的方向上已经没有磁道访问请求了,就可以立即让磁头返回,并且磁头只需要返回到有磁道访问请求的位置即可。

磁头总共移动了(184-100) +(184-18)+(90-18)= 322个磁道

响应一个请求平均需要移动 322/9 =35.8 个磁道(平均寻找长度)

优点: 比起 C-SCAN 算法来,不需要每次都移动到最外侧或最内侧才改变磁头方向,使寻道时间进一步缩短

总结

image-20230710223514836

11、减少延迟时间的方法

image-20230710223556627

image-20230710223727668

减少延迟时间的方法:交替编号

若采用交替编号的策略,即让逻辑上相邻的扇区在物理上有一定的间隔,可以使读取连续的逻辑扇区所需要的延迟时间更小。

image-20230710224223317

磁盘地址结构设计

image-20230710224735102

image-20230710224713744

读取地址连续的磁盘块时,采用(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的地址结构可以减少磁头移动消耗的时间

减少延迟时间的方法:错位命名

image-20230710225208542

image-20230710225147846

总结

image-20230710225223857

12、磁盘的管理

image-20230710225250946

磁盘初始化

磁盘初始化:
step 1: 进行低级格式化(物理格式化),将磁盘的各个磁道划分为扇区。一

个扇风通常可分为 头、数据区域(如512B大小)、尾三个部分组成。管理扇区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结构一般存放在头、尾两个部分,包括扇区校验码(如奇偶校验、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等,校验码用于校验扇区中的数据是否发生错误)

image-20230710225404564

image-20230710225417602

Step 2: 将磁盘分区,每个分区由若干柱面组成(即分为我们熟悉的 C盘、D、E盘)

image-20230710225549164

step 3: 进行逻辑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包括创建文件系统的根目录、初始化存储空间管理所用的数据结构(如 位示图、空闲分区表)

引导块

计算机开机时需要进行一系列初始化的工作,这些初始化工作是通过执行初始化程序 ( 自举程序) 完成的

image-20230710225750723

image-20230710225845630

拥有启动分区的磁盘称为启动磁盘或系统磁(C:盘)

坏块的管理

坏了、无法正常使用的扇区就是“坏块”。这属于硬件故障,操作系统是无法修复的。应该将坏块标记出来,以免错误地使用到它

image-20230710230106738

总结

image-20230710230128939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鲨瓜2号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