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上,在新闻联播看到《集结号》近一分钟的介绍,第二天晚上和家人一起看了《集结号》。
看完回家,一直到夜里躺下睡觉时,脑子里还是一直浮现着炮弹横飞的电影画面。
这个电影里面的战争场景拍得挺吸引人,首先是枪林弹雨,虽然没有美国大片的大场面,比如大飞机一头扎到航空母舰上,比如几百辆坦克对着几百辆坦克玩命地冲。但是,这个片子里每一次爆炸都炸满一整个屏幕,满眼满眼地都是炮灰,轰轰隆隆地震得心直跳。
夜里睡觉我躺在床上,我的手碰到我肚子时,突然想,要是在战场上被一炮轰过来,下一秒这半截身子就不知道跑到哪儿了。
然后,我军敌军都是人,不再是“好人打不死,坏人打不完”,英雄也常被一枪毙命,子弹不长眼。
再是,拍出了军人的血性。那群人可真是玩命儿在打仗,眼都红了,个个都是好男儿。特别是第一场冲锋,仗打得又有团队配合,又有专业素养,让我佩服得不得了。
战争场面演到一半,突然就嘎然而止了,整个电影突然就稀松平常了。
后半截战争场面没有拍,我总是怀疑导演的预算是不是不够,前几场仗一下子把钱都花差不多了,赶快用其它的内容给补足时间。
后面和平时期的故事,拉里拉杂地讲了不少的东西。比如,被误解的委屈、自我怀疑、需要证明、成家的吸引、事业的吸引、对战友的内疚、政治审查等等。
但是都讲得不深入,讲得甚至把前面刚攒起的感觉都冲淡了。
比如,指导员的女人在不知男人死活的情况下为什么安静地等了好几年,现在知道人没了却突然哭着喊着要找人?
那老哥们非要去煤厂挖尸体,仗着军功耍横干扰别人的工作和生活,挖出来算什么?挖半截咋不挖了?我觉得不理解。
到了影片结束,更是莫名其妙地打出字幕介绍男主角为什么叫谷子地,真是莫名其妙。
这些讲不清楚就算了。电影里还有一些东西看着不爽。
那老哥们儿折腾来折腾去,就是想证明给人看他和战友是革命过的。可是一支革命的军队战斗的主要目的不是说需要别人来证明的,难道人民的军队需要CNN转播着才去解放全中国?
末了,一个领导模样的人装腔作势念了几句台词,就算把这事搞定了?这算怎么一回事,那个叫谷子地的真贱。
有可能这些疑问的根源还是电影的审查制度,但是这个片子就是缺把劲儿。
后来找到这电影的原著小说《官司》,它倒是写得简单的多。
我 想如果这个影片把下面这句话拍好,那它一定感人的多:“团长为此常常一个人自叹自责,团长说过,一个士兵要是背叛了他的军队和他的祖国,必然是要受到惩罚 的。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是军队欺骗了她的士兵,是他的祖国背叛了她的士兵,而她的士兵在用满腔的热情和热血为她们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仍然对事情 的真相一无所知,实在是太残忍了。”
如果把下面这句话拍好,那它一定超出国人期待:“也许,在一场伟大的战争面前,任何事情都已显得微不足道,更何况谁对谁错。其实,也很难说到底谁对谁错。也无所谓谁对谁错。老谷在心里想着。”
如果再挂点下面的意思,那它一定牛透了:“营长说,老谷本来是可以做许多大事情的,没想却一直在那件事上绕来绕去跳不出来。营长说,说来说去就是老谷太认真了,其实世间上许多事情本来就没法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