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兄弟>
到北京后看的一本小说是《兄弟》。
《兄弟》这本书,讲的是两个毫无血缘的人,像盖大楼一样的建立了友情。有着少不更事一到一块就玩一块儿作地基,有着共同的经历作砖,相互间你来我往稠密的友情,欢笑就是水,协同就是料,共同遭受大祸像是连起了粗厚的钢筋,而承诺和誓言更是像在外面捆了一层一样绑牢他们。
在过去的日子(改革开放前)里,它们越来越亲。在后来的日子(改革开放后)里,这种东西在大潮大风中几下就散架了。虽然,在书里只写到一个女人插入进来,从头到尾坏了兄弟的感情。想到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是吕布和董卓。但他们性格少少的差异,就导致两种天差地别的境地,坚不可催的兄弟友情实际上没有这个女人可能也散架了,或者改用金钱来浇灌苟存躯壳。
上面这些呢,是这会儿才想出来的。也就是合上书后,自个儿在脑子里“整”出来的。不愿再想下去。就记一下我看的时候的感觉。
一、上好看,下难看。前天我觉得我在看最好看的一本小说,今天我在看我看过很差的其中一本小说,实际上它们是上和下,它们是兄弟。
二、在看上的时候,总是联想到我过去小时候的事情。一家人关上门来就是单纯的一家人。父母亲就是父母亲,还有兄弟姐妹。
三、里面一些困苦的描述很贴心。比如说一家人受到困苦,外面的人欺负了。特别是走在街上抬不起头,老担心别人在后面说东说西。比如说,受到打击除了家人无处可说,而当家人受到打击时,就完蛋了,整个世界都关上了门。
看过这小说仅过了大半个月,就记不太清了,看到一有想法就及时记下来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