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处理
C++异常处理的机制是将异常的检测与处理分离:throw,try,catch
一般情况下被调用函数直接检测异常条件的存在,并throw这个异常
在调用函数中用try检测被调函数是否抛出异常,检测到的异常用catch捕获并做相应的相应
代码示例
抛出异常
double division(int a, int b)
{
if( b == 0 )
{
throw "Division by zero condition!";
}
return (a/b);
}
抛出的异常类型为const char*
捕获并处理异常
try
{
z = division(x, y);
cout << z << endl;
}
catch (const char* msg)
{
cerr << msg << endl;
}
C++提供的标准异常
自定义异常
可以通过继承和重载 exception 类来定义新的异常
struct MyException : public exception
{
const char * what () const throw ()
{
return "C++ Exception";
}
};
try
{
调用会产生此异常的函数throw MyException();
}
catch(MyException& e)//捕获MyException类型的异常
{
std::cout << "MyException caught" << std::endl;
std::cout << e.what() << std::endl;//what() 返回异常产生的原因,及异常类中return的内容
}
动态内存
作用域与生命周期
- 在{ }中定义的是局部变量,作用域就在这个{ }内部,生命周期为非static局部变量离开括号时自动释放。放在栈区
- static局部变量的作用域在这个括号内部,生命周期,在编译阶段分配空间,只有程序结束才释放初始化语句只执行一次且只能用常量初始化,但可以多次赋值。放在data区
- 普通全局变量,作用域是程序的任何地方生存周期一直到程序结束。定义全局变量时要初始化,若只声明则要加extern关键字,原因是定义全局变量不初始化时,编译器无法确定其是其是定义还是声明。放在data区
- 静态全局变量的作用域为文件,extern关键字只适用于普通全局变量,不适用于静态全局变量。
- 普通函数所有文件都能调用,静态函数只能本文件调用。
内存分区
代码区:区域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也是由操作系统进行管理的
栈区: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形参、局部变量等。当函数执行完毕时自动释放。
堆区:由程序员手动分配释放(动态内存申请与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操作系统回收。
全局区:用于存放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里面细分有一个常量区,字符串常量和其他常量也存放在此。该区域是在程序结束后由操作系统释放。
动态管理内存
- 申请
C语言:malloc()
C++:new 数据类型
区别:new是运算符malloc是函数,运算符的效率比函数要高。并且new不止分配了内存,还创建了对象 - 释放
C语言:free()
C++:delete 指针
当给数组动态分配内存时,用delete [] 来释放内存
// 动态分配,数组长度为 m
int *array=new int [m];
//释放内存
delete [] array;
int **array
// 假定数组第一维长度为 m, 第二维长度为 n
// 动态分配空间
array = new int *[m];
for( int i=0; i<m; i++ )
{
array[i] = new int [n] ;
}
//释放
for( int i=0; i<m; i++ )
{
delete [] arrary[i];
}
delete [] array;
命名空间
可作为附加信息来区分不同库中相同名称的函数、类、变量等。使用了命名空间即定义了上下文。本质上,命名空间就是定义了一个范围。
定义命名空间
namespace namespace_name {
// 代码声明
}
此语法也可以为已经存在的命名空间添加元素,且命名空间可嵌套定义
using namespace first_space::second_space;
使用命名空间
命名空间::变量或函数
using 命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