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均值电流控制模式的定义
均值电流控制模式通过控制电感电流的平均值来调节输出电压。
这种控制模式通常包含一个电压外环和一个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用于调节输出电压,电流内环用于控制电感电流的平均值。
二、工作原理
1、基本工作过程
- 电压外环:输出电压经过采样和误差放大器后,产生一个电压误差信号。这个信号作为电流内环的参考信号,用于控制电感电流的平均值3。
- 电流内环:电感电流被采样并与电压外环产生的参考信号进行比较。误差信号经过高增益的电流误差放大器放大后,与一个锯齿波信号进行比较,产生PWM信号来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
2、调节原理
- 当输出电压下降时,电压外环的误差放大器输出增加,导致电流内环的参考信号增加,从而使电感电流的平均值上升,进而提高输出电压。
- 反之,当输出电压上升时,电压外环的误差放大器输出减少,电流内环的参考信号减少,电感电流的平均值下降,输出电压也随之下降。
三、均值电流控制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 精确的电流控制:能够实现对电感电流平均值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精度。
- 抗干扰能力强:由于采用了高增益的电流误差放大器,系统对噪声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强。
- 适合多种电路拓扑:可以应用于各种开关电源电路拓扑,包括Boost、Buck等。
- 易于实现均流:在多个电源模块并联时,容易实现均流功能。
2、缺点
- 电路复杂度高:由于需要高增益的电流误差放大器,电路设计和调试较为复杂。
- 电流放大器增益限制:电流放大器在开关频率处的增益有最大限制,需要合理设计。
- 双闭环参数设计复杂: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带宽、增益等参数需要精心设计和调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