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类的定义
在 Java 中,允许在一个类(或方法、语句块)的内部定义另一个类,称为内部类(Inner Class),有时也称为嵌套类(Nested Class)。内部类和外层封装它的类之间存在逻辑上的所属关系,一般只用在定义它的类或语句块之内,实现一些没有通用意义的功能逻辑,在外部引用它时必须给出完整的名称。内部类主要用于设计具有互相协作关系的类集合。
通过将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的内部,也可以有效的隐藏该类的可见性,实现极好的封装特性。但不易理解,实际开发使用不多。
二、内部类的四种表现形式
1.静态内部类
用static关键字修饰的内部类属于静态内部类,这个类属于外部类本身,但是不属于外部类的任何对象。静态内部类的对象可以直接生成,而不需要通过外部类对象来生成,使静态内部类成为了一个顶级类,也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外部类。
2.成员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是最普通的内部类,它定义在一个类的内部,作为外部类的一个成员存在,与外部类的属性、方法并列。内部类和外部类的实例变量可以共存。
3.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是在方法中定义的内部类与局部变量类似,在局部内部类前不加修饰符public或private,其范围为定义它的代码块。(注意:局部内部类中不可定义静态变量,可以访问外部类的局部变量,但是变量必须是final的。)
4.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也就是没有名字的内部类,是一种特殊的局部内部类,它是通过匿名类实现接口。因为没有名字,所以只能使用一次。
三、内部类的优点
- 内部类对象可以访问创建它的对象的实现,包括私有数据;
- 内部类不为同一包的其他类所见,具有很好的封装性;
- 使用内部类可以很方便的编写事件驱动程序;
- 匿名内部类可以方便的定义运行时回调;
- 内部类可以方便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