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
•
打印机是否能打印出来正确的
内容
有多个因素影响,包括驱动程序、
纸张
、墨粉等。(为了简化问题,不考虑中途断电、卡纸等因素的影响
)
•
假定
:优先警告缺纸,然后警告没有墨粉,最后警告驱动程序不对
。
等价类划分法:
不能满足要求。。。
使用判定表
1)列出条件桩和动作桩
条件桩: a)驱动程序是否正确 b)是否有纸张 c)是否有墨粉
动作桩: a) 打印内容 b)提示驱动程序不对
c)提示没有纸张 d)提示没有墨粉
合成后判定表

判定表/决策表:----最具有逻辑性的测试方法
1、定义:决策表是把作为条件的所有输入的各种组合值以及对应输出值都罗列出来而形成的表格。它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简明并可避免遗漏。因此,利用决策表能够设计出完整的测试用例集合。
2、使用情况:
在一个程序中,如果输入输出比较多,输入之间和输出之间相互制约的条件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决策表很合适,它可以很清楚地表达它们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可以用来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的工具。
3、判定表的组成:
- 条件桩—列出问题的所有条件,通常认为列出的条件次序无关紧要。
- 条件项—针对条件桩给出的条件列出所有可能取值,在所有情况下的真假值。
- 动作桩—列出问题规定的可能采取的操作,这些操作的排序顺序没有约束。
- 动作项—指出在条件项的各组取值情况下应采取的动作。
规则:任何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要执行的操作。在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列就是规则。规则贯穿于条件项和动作项的每一项。判定表中能列出多少组条件项的取值,也就是有多规则,条件项和动作项就有多少列。
所有条件都是逻辑结果(即真/假、是/否、0/1)的判定表称为有限条件决策表,如果条件有多个值,则对应的决策表叫作扩展条目决策表。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条件解释作为输入,动作解释作为输出。
4、决策表构造步骤(一般五个步骤)
(1)确定规则的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故有种2^n规则:
(2)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3)填入条件项。
(4)填入动作项,等到初始判定表。
(5)简化,合并相似规则。
简化就是规则合并有两条或者多条规则具有相同的动作,并且其条件之间存在着极为相似的关系。
合并后的条件项用符号“-”表示,说明执行的动作与该条件的取值无关,称为无关条件。
合并规则

(
1
)得到初始判定表

(
2
)简化判定表,合并相似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