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学习--00设计模式原则

网上看了很多关于设计模式的文章,还是记录一下用自己的理解来个总结。
设计模式有六大原则,也就是设计模式的核心思想!
总原则,开闭原则:对扩展开发,对修改关闭。简单来说就是尽量写成接口和抽象类,方便继承来修改它,易于维护和升级。
每次升级维护的时候新写个类来继承就行。
1,单一职责原则
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职责。每一个职责都是变化的一个轴线,如果一个类有一个以上的职责,这些职责就耦合在了一起。这会导致脆弱的设计。当一个职责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影响其它的职责。另外,多个职责耦合在一起,会影响复用性。现在的系统大多已经在框架内分离了前后台,自己写的时候注意分离就行,以前有很恶心的jsp页面里面的 java代码现在应该也基本找不到在用的系统了(<%= >)。
后台拆分的话现在也都在用分层式架构(dao层、dto层、service层、controller层)来分离职责,更细的按照业务再细分的话就需要自己来拆分了。
2,里氏替换原则
以前学习的时候一直没有怎么理解这个东西,感觉很复杂。
百度的介绍是:派生类(子类)对象可以在程式中代替其基类(超类)对象。
理解一下其实核心就是子类在继承父类之后不去重载和重写方法,保证方法入参,出参和父类一致。子类继承之后只是增加新行为,动作。
3,依赖倒转原则
这个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面向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写代码时用到具体类时,不与具体类交互,而与具体类的上层接口交互。
接口是对动作的抽象,抽象类是对事物的抽象,写代码的时候吧动作和事物尽量抽象出来,就像在service层有抽象类和实现类一样。有的人会说不抽象有咋么样,对于页面(客户)来说,不管是否做了抽象,在感知上没有任何区别。但是遇到要拓展这个service的情况,不做抽象的开发就需要重新定义实体类来实现拓展,做了抽象的开发只需要写一个新类继承接口(抽象类)做拓展就行。
4,接口隔离原则
每个接口中不存在子类用不到却必须实现的方法,如果不然,就要将接口拆分。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多个接口方法集合到一个的接口)要好。
这个比较好理解,为了减少耦合嘛。
5、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
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无论被依赖的类多么复杂,都应该将逻辑封装在方法的内部,通过public方法提供给外部。这样当被依赖的类变化时,才能最小的影响该类。
最少知道原则的另一个表达方式是: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类之间只要有耦合关系,就叫朋友关系。耦合分为依赖、关联、聚合、组合等。我们称出现为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朋友。局部变量、临时变量则不是直接的朋友。我们要求陌生的类不要作为局部变量出现在类中。
6,合成复用原则
调用其他类,原则是尽量首先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现在写后台类中调用其他类,大多用spring,而spring的注入,就是满足这个原则。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