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测试设计时,不应当只局限在“用户”的角色上。不应该只做用户能够看到,产品需求之内的案例设计。
测试需要理解产品需求的设计目的(而不是仅仅查看结果与需求是否相同)。
基于对需求目的的理解,才能够更加全面的站在用户的角度、使用场景的角度来提出更多有价值的关注点。从产品设计的维度编写测试用例。不应该仅从用户角度去编写测试用例。
用户可用性,是测试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仅仅考虑用户可用性的测试是不完备的。测试人员在设计/执行测试用例时,要站在产品人的角度,关注除功能以外的布局、样式、操作友好等维度。测试设计的条条框框越多,越限制设计思路的延展,越容易将时间精力放到价值不高的地方,例如非常偏门的影响因素构造。
不应该无限制的发散,将发现偏门Bug设定为主要指标。对功能、代码更全面的覆盖才是应当首先追求的事情。
在做需求覆盖度验证的checklist时,应当让测试点的粒度尽可能的细,保证尽可能的不丟、不漏测试点。
如一个输入框的测试点,应考虑其默认展现、输入是否能实时正确上屏、输入内容是否能正确展现、对不同字符的展示、长度限制等等。每个功能细化到对应的检查点,这样才能在测试执行的时候不遗漏。设计测试案例时,先进行发散,全部的测试点都列出来之后,再将测试点相同的上一级功能分类做合并。
对测试案例的设计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考虑:功能上的拆分、检查点、影响因素(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使用习惯等)。但不应当把思路局限在特定的框架内。
对一个功能,应当从默认呈现、修改生效性、修改后的呈现等几个维度去考量,不要忽略其本身的呈现,只考虑到修改的功能是否可用,修改后是否生效。
对于产品的UI不要从功能中分离出来,应当融入功能当中,作为功能的一部分进行考量(比如有一个设计,页面本身呈现链接为蓝色,点击后呈现为紫色,那么该条无法将UI与功能剥离开,将UI融入功能进行测试设计的考量能够避免此类问题。)。
关于数据呈现类产品/功能的测试。这类功能要充分了解数据的来源、数据处理流程、数据展示方式。从这三个角度了解产品/功能后,再进行测试设计和测试执行。
测试设计技巧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2-01 14:10:44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