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否可以从一个static方法内部发出对非static方法的调用?
不可以。因为非static方法是要与对象关联在一起的,必须创建一个对象后,才可以在该对象上进行方法调用,而static方法调用时不需要创建对象,可以直接调用。也就是说,当一个static方法被调用时,可能还没有创建任何实例对象,如果从一个static方法中发出对非static方法的调用,那个非static方法是关联到哪个对象上的呢?这个逻辑无法成立,所以,一个static方法内部发出对非static方法的调用。
二、Overload和Override的区别?Overloaded的方法是否可以改变返回值的类型?
Overload是重载的意思,Override是覆盖的意思,也就是重写。
重载Overload表示同一个类中可以有多个名称相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参数列表各不相同(即参数个数或类型不同)。
重写Override表示子类中的方法可以与父类中的某个方法的名称和参数完全相同,通过子类创建的实例对象调用这个方法时,将调用子类中的定义方法,这相当于把父类中定义的那个完全相同的方法给覆盖了,这也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多态性的一种表现。子类覆盖父类的方法时,只能比父类抛出更少的异常,或者是抛出父类抛出的异常的子异常,因为子类可以解决父类的一些问题,不能比父类有更多的问题。子类方法的访问权限只能比父类的更大,不能更小。如果父类的方法是private类型,那么,子类则不存在覆盖的限制,相当于子类中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至于Overloaded的方法是否可以改变返回值的类型这个问题,要看你倒底想问什么呢?这个题目很模糊。如果几个Overloaded的方法的参数列表不一样,它们的返回者类型当然也可以不一样。但我估计你想问的问题是:如果两个方法的参数列表完全一样,是否可以让它们的返回值不同来实现重载Overload。这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反证法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有时候调用一个方法时也可以不定义返回结果变量,即不要关心其返回结果,例如,我们调用map.remove(key)方法时,虽然remove方法有返回值,但是我们通常都不会定义接收返回结果的变量,这时候假设该类中有两个名称和参数列表完全相同的方法,仅仅是返回类型不同,java就无法确定编程者倒底是想调用哪个方法了,因为它无法通过返回结果类型来判断。 override可以翻译为覆盖,从字面就可以知道,它是覆盖了一个方法并且对其重写,以求达到不同的作用。对我们来说最熟悉的覆盖就是对接口方法的实现,在接口中一般只是对方法进行了声明,而我们在实现时,就需要实现接口声明的所有方法。除了这个典型的用法以外,我们在继承中也可能会在子类覆盖父类中的方法。在覆盖要注意以下的几点:
1、覆盖的方法的标志必须要和被覆盖的方法的标志完全匹配,才能达到覆盖的效果;
2、覆盖的方法的返回值必须和被覆盖的方法的返回一致;
3、覆盖的方法所抛出的异常必须和被覆盖方法的所抛出的异常一致,或者是其子类;
4、被覆盖的方法不能为private,否则在其子类中只是新定义了一个方法,并没有对其进行覆盖。
Overload对我们来说可能比较熟悉,可以翻译为重载,它是指我们可以定义一些名称相同的方法,通过定义不同的输入参数来区分这些方法,然后再调用时,VM就会根据不同的参数样式,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执行。在使用重载要注意以下的几点:
1、在使用重载时只能通过不同的参数样式。例如,不同的参数类型,不同的参数个数,不同的参数顺序(当然,同一方法内的几个参数类型必须不一样,例如可以是fun(int,float),但是不能为fun(int,int));
2、不能通过访问权限、返回类型、抛出的异常进行重载;
3、方法的异常类型和数目不会对重载造成影响;
4、对于继承来说,如果某一方法在父类中是访问权限是priavte,那么就不能在子类对其进行重载,如果定义的话,也只是定义了一个新方法,而不会达到重载的效果。
三、abstractclass和interface语法上有什么区别?
1.抽象类可以有构造方法,接口中不能有构造方法。2.抽象类中可以有普通成员变量,接口中没有普通成员变量3.抽象类中可以包含非抽象的普通方法,接口中的所有方法必须都是抽象的,不能有非抽象的普通方法。4. 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的访问类型可以是public,protected和(默认类型,虽然eclipse下不报错,但应该也不行),但接口中的抽象方法只能是public类型的,并且默认即为public abstract类型。5. 抽象类中可以包含静态方法,接口中不能包含静态方法6. 抽象类和接口中都可以包含静态成员变量,抽象类中的静态成员变量的访问类型可以任意,但接口中定义的变量只能是publicstatic final类型,并且默认即为publicstatic final类型。7. 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但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
四、ArrayList和Vector的区别
这两个类都实现了List接口(List接口继承了Collection接口),他们都是有序集合,即存储在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的位置都是有顺序的,相当于一种动态的数组,我们以后可以按位置索引号取出某个元素,并且其中的数据是允许重复的,这是与HashSet之类的集合的最大不同处,HashSet之类的集合不可以按索引号去检索其中的元素,也不允许有重复的元素。
ArrayList与Vector的区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同步性:
Vector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是它的方法之间是线程同步的,而ArrayList是线程序不安全的,它的方法之间是线程不同步的。如果只有一个线程会访问到集合,那最好是使用ArrayList,因为它不考虑线程安全,效率会高些;如果有多个线程会访问到集合,那最好是使用Vector,因为不需要我们自己再去考虑和编写线程安全的代码。
(2)数据增长:
ArrayList与Vector都有一个初始的容量大小,当存储进它们里面的元素的个数超过了容量时,就需要增加ArrayList与Vector的存储空间,每次要增加存储空间时,不是只增加一个存储单元,而是增加多个存储单元,每次增加的存储单元的个数在内存空间利用与程序效率之间要取得一定的平衡。Vector默认增长为原来两倍,而ArrayList的增长策略在文档中没有明确规定(从源代码看到的是增长为原来的1.5倍)。ArrayList与Vector都可以设置初始的空间大小,Vector还可以设置增长的空间大小,而ArrayList没有提供设置增长空间的方法。 总结:即Vector增长原来的一倍,ArrayList增加原来的0.5倍。
五、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HashMap是Hashtable的轻量级实现(非线程安全的实现),他们都完成了Map接口,主要区别在于HashMap允许空(null)键值(key),由于非线程安全,在只有一个线程访问的情况下,效率要高于Hashtable。
HashMap允许将null作为一个entry的key或者value,而Hashtable不允许。
HashMap把Hashtable的contains方法去掉了,改成containsvalue和containsKey。因为contains方法容易让人引起误解。 Hashtable继承自Dictionary类,而HashMap是Java1.2引进的Map interface的一个实现。
最大的不同是,Hashtable的方法是Synchronize的,而HashMap不是,在多个线程访问Hashtable时,不需要自己为它的方法实现同步,而HashMap就必须为之提供同步。
就HashMap与HashTable主要从三方面来说。
一.历史原因:Hashtable是基于陈旧的Dictionary类的,HashMap是Java 1.2引进的Map接口的一个实现
二.同步性: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是同步的,而HashMap是线程序不安全的,不是同步的
三.值:只有HashMap可以让你将空值作为一个表的条目的key或value
六、List、Map、Set三个接口,存取元素时,各有什么特点?
首先,List与Set具有相似性,它们都是单列元素的集合,所以,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父接口,叫Collection。Set里面不允许有重复的元素,即不能有两个相等(注意,不是仅仅是相同)的对象,即假设Set集合中有了一个A对象,现在我要向Set集合再存入一个B对象,但B对象与A对象equals相等,则B对象存储不进去,所以,Set集合的add方法有一个boolean的返回值,当集合中没有某个元素,此时add方法可成功加入该元素时,则返回true,当集合含有与某个元素equals相等的元素时,此时add方法无法加入该元素,返回结果为false。Set取元素时,不能细说要取第几个,只能以Iterator接口取得所有的元素,再逐一遍历各个元素。
List表示有先后顺序的集合,注意,不是那种按年龄、按大小、按价格之类的排序。当我们多次调用add(Obje)方法时,每次加入的对象就像火车站买票有排队顺序一样,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序。有时候,也可以插队,即调用add(intindex,Obje)方法,就可以指定当前对象在集合中的存放位置。一个对象可以被反复存储进List中,每调用一次add方法,这个对象就被插入进集合中一次,其实,并不是把这个对象本身存储进了集合中,而是在集合中用一个索引变量指向这个对象,当这个对象被add多次时,即相当于集合中有多个索引指向了这个对象,如图x所示。List除了可以用Iterator接口取得所有的元素,再逐一遍历各个元素之外,还可以调用get(indexi)来明确说明取第几个。
Map与List和Set不同,它是双列的集合,其中有put方法,定义如下:put(obj key,obj value),每次存储时,要存储一对key/value,不能存储重复的key,这个重复的规则也是按equals比较相等。取则可以根据key获得相应的value,即get(Object
key)返回值为key所对应的value。另外,也可以获得所有的key的结合,还可以获得所有的value的结合,还可以获得key和value组合成的Map.Entry对象的集合。 List以特定次序来持有元素,可有重复元素。Set无法拥有重复元素,内部排序。Map保存key-value值,value可多值。
七、你所知道的集合类都有哪些?主要方法?
最常用的集合类是 List 和 Map。 List的具体实现包括 ArrayList和 Vector,它们是可变大小的列表,比较适合构建、存储和操作任何类型对象的元素列表。 List适用于按数值索引访问元素的情形。
Map 提供了一个更通用的元素存储方法。 Map集合类用于存储元素对(称作"键"和"值"),其中每个键映射到一个值。
它们都有增删改查的方法。
对于set,大概的方法是add,remove, contains等
对于map,大概的方法就是put,remove,contains等
List类会有get(intindex)这样的方法,因为它可以按顺序取元素,而set类中没有get(int index)这样的方法。List和set都可以迭代出所有元素,迭代时先要得到一个iterator对象,所以,set和list类都有一个iterator方法,用于返回那个iterator对象。map可以返回三个集合,一个是返回所有的key的集合,另外一个返回的是所有value的集合,再一个返回的key和value组合成EntrySet对象的集合,map也有get方法,参数是key,返回值是key对应的value,这个自由发挥,也不是考记方法的能力,这些编程过程中会有提示,结合他们三者的不同说一下用法就行。
八、Java 中堆和栈有什么区别?
JVM 中堆和栈属于不同的内存区域,使用目的也不同。栈常用于保存方法帧和局部变量,而对象总是在堆上分配。栈通常都比堆小,也不会在多个线程之间共享,而堆被整个 JVM 的所有线程共享。
栈:在函数中定义的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的引用变量都是在函数的栈内存中分配,当在一段代码块定义一个变量时,Java就在栈中为这个变量分配内存空间,当超过变量的作用域后,Java 会自动释放掉为该变量分配的内存空间,该内存空间可以立即被另作它用。
堆:堆内存用来存放由new 创建的对象和数组,在堆中分配的内存,由 Java 虚拟机的自动垃圾回收器来管理。在堆中产生了一个数组或者对象之后,还可以在栈中定义一个特殊的变量,让栈中的这个变量的取值等于数组或对象在堆内存中的首地址,栈中的这个变量就成了数组或对象的引用变量,以后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栈中的引用变量来访问堆中的数组或者对象,引用变量就相当于是为数组或者对象起的一个名称。
九、什么是java序列化,如何实现java序列化?或者请解释Serializable接口的作用。
我们有时候将一个java对象变成字节流的形式传出去或者从一个字节流中恢复成一个java对象,例如,要将java对象存储到硬盘或者传送给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自己写代码去把一个java对象变成某个格式的字节流再传输。
但是,jre本身就提供了这种支持,我们可以调用OutputStream的writeObject方法来做,如果要让java帮我们做,要被传输的对象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这样,javac编译时就会进行特殊处理,编译的类才可以被writeObject方法操作,这就是所谓的序列化。需要被序列化的类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该接口是一个mini接口,其中没有需要实现方法,implements Serializable只是为了标注该对象是可被序列化的。
例如,在web开发中,如果对象被保存在了Session中,tomcat在重启时要把Session对象序列化到硬盘,这个对象就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如果对象要经过分布式系统进行网络传输,被传输的对象就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十、说一说Servlet的生命周期?
Servlet有良好的生存期的定义,包括加载和实例化、初始化、处理请求以及服务结束。这个生存期由javax.servlet.Servlet接口的init(),service()和destroy方法表达。 Servlet被服务器实例化后,容器运行其init方法,请求到达时运行其service方法,service方法自动派遣运行与请求对应的doXXX方法(doGet,doPost)等,当服务器决定将实例销毁的时候调用其destroy方法。web容器加载servlet,生命周期开始。通过调用servlet的init()方法进行servlet的初始化。通过调用service()方法实现,根据请求的不同调用不同的do***()方法。结束服务,web容器调用servlet的destroy()方法。
十一、request.getAttribute()和 request.getParameter()有何区别?
1,request.getParameter()取得是通过容器的实现来取得通过类似post,get等方式传入的数据。request.setAttribute()和getAttribute()只是在web容器内部流转,仅仅是请求处理阶段。
2,getAttribute是返回对象,getParameter返回字符串
3,getAttribute()一向是和setAttribute()一起使用的,只有先用setAttribute()设置之后,才能够通过getAttribute()来获得值,它们传递的是Object类型的数据。而且必须在同一个request对象中使用才有效。,而getParameter()是接收表单的get或者post提交过来的参数
十二、jsp静态包含和动态包含的区别
1、<%@include file=“xxx.jsp”%>为jsp中的编译指令,其文件的包含是发生在jsp向servlet转换的时期,而<jsp:include page=“xxx.jsp”>是jsp中的动作指令,其文件的包含是发生在编译时期,也就是将java文件编译为class文件的时期
2、使用静态包含只会产生一个class文件,而使用动态包含会产生多个class文件
3、使用静态包含,包含页面和被包含页面的request对象为同一对象,因为静态包含只是将被包含的页面的内容复制到包含的页面中去;而动态包含包含页面和被包含页面不是同一个页面,被包含的页面的request对象可以取到的参数范围要相对大些,不仅可以取到传递到包含页面的参数,同样也能取得在包含页面向下传递的参数
十三、execute,executeQuery,executeUpdate的区别是什么?
1,Statement的execute(String query)方法用来执行任意的SQL查询,如果查询的结果是一个ResultSet,这个方法就返回true。如果结果不是ResultSet,比如insert或者update查询,它就会返回false。我们可以通过它的getResultSet方法来获取ResultSet,或者通过getUpdateCount()方法来获取更新的记录条数。
2,Statement的executeQuery(String query)接口用来执行select查询,并且返回ResultSet。即使查询不到记录返回的ResultSet也不会为null。我们通常使用executeQuery来执行查询语句,这样的话如果传进来的是insert或者update语句的话,它会抛出错误信息为 “executeQuery method can not be used for update”的java.util.SQLException。
3,Statement的executeUpdate(String query)方法用来执行insert或者update/delete(DML)语句。返回值是一个整数(int),指示受影响的行数(即更新计数)。对于 CREATE TABLE 或 DROP TABLE 等不操作行的语句,executeUpdate 的返回值总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