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Request对象中获取数据
我们在讲述View的函数时已经介绍过HttpRequest对象了,但当时并没有讲太多。 让我们回忆下:每个view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HttpRequest对象,就像下面这个hello()函数: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def hello(request):
return HttpResponse("Hello world")
HttpRequest对象,比如上面代码里的request变量,会有一些有趣的、你必须让自己熟悉的属性和方法,以便知道能拿它们来做些什么。 在view函数的执行过程中,你可以用这些属性来获取当前request的一些信息(比如,你正在加载这个页面的用户是谁,或者用的是什么浏览器)。
1. URL相关信息
HttpRequest对象包含当前请求URL的一些信息:
属性/方法 | 说明 | 举例 |
---|---|---|
request.path | 除域名以外的请求路径,以正斜杠开头 | "/hello/" |
request.get_host() | 主机名(比如,通常所说的域名) | "127.0.0.1:8000" or "www.example.com" |
request.get_full_path() | 请求路径,可能包含查询字符串 | "/hello/?print=true" |
request.is_secure() | 如果通过HTTPS访问,则此方法返回True, 否则返回False | True 或者 False |
在view函数里,如果想使用URL,请始终用这个属性或方法来得到URL,而不要手动输入。 这会使得代码更加灵活,以便在其它地方重用。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 BAD!
def current_url_view_bad(request):
return HttpResponse("Welcome to the page at /current/")
# GOOD
def current_url_view_good(request):
return HttpResponse("Welcome to the page at %s" % request.path)
2. 提交的数据信息
除了基本的元数据,HttpRequest对象还有两个属性包含了用户所提交的信息: request.GET 和 request.POST。二者都是类字典对象,你可以通过它们来访问GET和POST数据。
1.类字典对象
我们说request.GET和request.POST是类字典对象,意思是他们的行为像Python里标准的字典对象,但在技术底层上他们不是标准字典对象。 比如说,request.GET和request.POST都有get()、keys()和values()方法,你可以用用 for key in request.GET 获取所有的键。
POST数据是来自HTML中的〈form〉
标签提交的,而GET数据可能来自〈form〉
提交也可能是URL中的查询字符串(the query string)。
一个简单的表单处理示例 ,我们现在来创建一个简单的view函数以便让用户可以通过书名从数据库中查找博客。
(接着这个做吧,http://download.youkuaiyun.com/detail/a359680405/8401353)
通常,表单开发分为两个部分: 前端HTML页面用户接口和后台view函数对所提交数据的处理过程。
第一部分很简单,现在我们来建立个view来显示一个搜索表单: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_to_response
def search_form(request):
return render_to_response('search_form.html')
咱们将它放在 blog\views.py 里。
search_form.html 模板
<html>
<head>
<title>Search</title>
</head>
<body>
<form action="/blog/search/" method="get">
<input type="text" name="q">
<input type="submit" value="Search">
</form>
</body>
</html>
而 blog\urls.py 中的 URLpattern 可能是这样的:
from django.conf.urls import patterns, include, url
urlpatterns = patterns('',
# ...
url(r'^search-form/$', 'blog.views.search_form'),
# ...
)
现在,如果你运行 runserver 命令,然后访问
http://127.0.0.1:8000/blog/search-form/
,你会看到搜索界面。 非常简单。
不过,当你通过这个form提交数据时,你会得到一个Django 404错误。 这个Form指向的URL /search/ 还没有被实现。 让我们添加第二个视图函数并设置URL:
blog\urls.py
urlpatterns = patterns('',
# ...
url(r'^search-form/$', 'blog.views.search_form'),
url(r'^search/$', 'blog.views.search'),
# ...
)
blog\views.py
def search(request):
if 'q' in request.GET:
message = 'You searched for: %r' % request.GET['q']
else:
message = 'You submitted an empty form.'
return HttpResponse(message)
在HTML里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q。当提交表单时,变量q的值通过
GET(method=”get”)
附加在URL /search/上。处理/search/(search())的视图通过request.GET来获取q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明确地判断q是否包含在request.GET中。就像上面request.META小节里面提到,对于用户提交过来的数据,甚至是正确的数据,都需要进行过滤。在这里若没有进行检测,那么用户提交一个空的表单将引发KeyError异常:
2.查询字符串参数
获取使用POST方法的数据与GET的相似,只是使用request.POST代替了request.GET。那么,POST与GET之间有什么不同?当我们提交表单仅仅需要获取数据时就可以用GET; 而当我们提交表单时需要更改服务器数据的状态,或者说发送e-mail,或者其他不仅仅是获取并显示数据的时候就使用POST。 在这个搜索博客的例子里,我们使用GET,因为这个查询不会更改服务器数据的状态。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GET和POST的知识,可以参见http://www.w3.org/2001/tag/doc/whenToUseGet.html)
既然已经确认用户所提交的数据是有效的,那么接下来就可以从数据库中查询这个有效的数据(同样,在views.py里操作):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_to_response
from mysite.blog.models import BlogPost
def search(request):
if 'q' in request.GET and request.GET['q']:
q = request.GET['q']
blog= BlogPost.objects.filter(title__icontains=q)
return render_to_response('search_results.html',{'blog': blog, 'query': q})
else:
return HttpResponse('Please submit a search term.')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面的代码:
除了检查q是否存在于request.GET之外,我们还检查来request.GET[‘q’]的值是否为空。
我们使用BlogPost.objects.filter(title__icontains=q)获取数据库中标题包含q的博客。 icontains是一个查询关键字。这个语句可以理解为获取标题里包含q的博客,不区分大小写。
这是实现博客查询的一个很简单的方法。 不推荐在一个包含大量产品的数据库中使用icontains查询,因为那会很慢。
最后,我们给模板传递来blog,一个包含BlogPost对象的列表。 查询结果的显示模板search_results.html如下所示:
<p>You searched for: <strong>{
{ query }}</strong></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