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ython中,冒号通常用于引入一个代码块,例如在if语句、循环、函数定义、类定义等地方。冒号后面也可以是一个赋值语句,例如
self._mesh: trimesh.Trimesh = trimesh.load_mesh(filename, process=False, validate=False)
trimesh.load_mesh(filename, process=False, validate=False)的返回值赋给self._mesh。
在这里,冒号后面的部分是类型注解(Type Annotation)的语法。类型注解是在Python中引入的一种类型提示机制,用于指定变量的类型。在上述代码中,它表示self._mesh变量的类型是trimesh.Trimesh。
需要注意的是,类型注解并不是强制性的,因为Python是一种动态类型语言,不需要在代码中显式地指定变量的类型。然而,类型注解可以提供代码的可读性,帮助开发者理解代码的意图,同时也可以被一些类型检查工具或IDE用来提供更好的代码提示和检查功能。
Python 中的类型注解——变量名后面加冒号标明变量类型,用法:
var: type = value
这是 Python 3.5 中引入的 Type Annotation,是一种注解,用来提示变量的类型。其中
var 为要定义的变量;
type 为该变量期待的类型;
value 为赋给该变量的值。
这种用法本质上和 var = value 相同,只是加上了 var 的类型说明。例如:
a: int = 10
这行代码将 10 赋值给变量 a,并指出变量 a 的类型是 int 型。
此外,类型注解也经常用在函数参数中,可以向函数的调用者提示参数类型:
def func(arg: int)
那么调用者调用函数 func 时就知道参数 arg 应该是一个 int 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类型注解只是一种提示,并非强制的,Python 解释器不会去校验 value 的类型是否真的是 type,它只是在提示调用者该参数的类型。例如:
a: str = 10
这样是没有错的,python 解释器在执行时会把 a 当作 int 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