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snowflake 雪花算法可以在不依赖数据库的情况下,生成全局唯一的ID。雪花算法生成的ID是一个64位的整数,它由以下4部分组成:
- 时间戳:占用41位,精确到毫秒级,用于记录时间戳,差值形式可以使用69年。
- 数据中心ID:占5位,可以部署32个数据中心。
- 机器ID:占5位,每个数据中心可以有32台机器。
- 序列号:占用12位,每个节点每毫秒最多可以生成4096个ID。
组成 [1][41][5][5][12] ,其中第一位是符号位默认值为0。
工作原理:
- 使用配置文件或环境变量确保不同数据中心和机器节点拥有唯一ID。
- 设置时钟回拨处理策略,使用NTP服务同步时钟。
- 当一个节点在同一毫秒内请求多个ID时,会通过增加序列号的方式来保证ID的唯一性。
下面将使用 GO 语言简单实现雪花算法。
实现
纪元
因为雪花算法中时间戳是根据当前时间戳与纪元时间戳做差得出的,所以我们得先设定一个纪元时间戳。
Go 语言中 UnixMill 可以将当前时间转化为精确到毫秒的时间戳,所以我们打算使用 UnixMill 将当前时间转换为时间戳作为纪元时间戳。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main () {
// 获取当前时间
now := time.Now()
// 获取时间戳
timestamp := now.UnixMilli()
fmt.Println(timestamp)
// 人类可读形式
humanReadable := now.Format("2006-01-02 15:04:05")
fmt.Println(humanReadable)
}
最大值
为了方便接口设计,我们去掉了数据中心,只剩下时间戳、机器ID和序列号。为了方便边界判断,我们需要设定常量记录它们的最大值。为了方便拼接将时间戳、机器ID和序列号拼接成最终结果,我们还需要记录它们的偏移量,具体实现如下:
const (
epoch int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