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CCNP12:IPv6的【升级点、地址、分类、配置】、ICMPv6、6 to 4 tunnel、双栈
一、IPv6的升级:
1、数量上的升级:
IPv6我们可以理解为对IPv4进行了升级,地址数量的增加是升级最主要的原因。但它的本质依然是3层封装协议。
128位,228≈3.4028 × 1038(百亿亿亿亿级别)
2、其它升级点:
序号 | IPv6的升级点: |
---|---|
1 | IPv6全球单播只存在公有IP,没有NAT(不代表没有私有IP |
2 | 可聚合性强(IANA组织会对全球的地址进行合理分配) |
3 | 多宿主:一个物理接口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不同或相同网段的IPv6地址,(这个点上可以配置不同的IP,这些IP可以工作在不同的协议,可以通过IP快速区分这些协议)。但不同接口不能在同一网段。 |
4 | 自动配置: ①DHCP v6 ②auto-config 路由器接口手工配置IPv6地址,然后路由器将自己地址的前缀(网络号)下放给PC,PC将自动使用EUI-64位来补充主机位。 对于主机网关和DNS解析,它们都会指向路由器的接口,此,时就需要告诉网关设备DNS服务器的位置,才可以做域名解析。 |
5 | 重编址:手动修改了网关的IP,通过auto-config,下方的PC自动就会修改。 |
6 | 热插拔:即插即用。 |
7 | 端到端的连接——不需要NAT |
8 | 简易的报头 ①没有广播机制,只有组播和单播 ②没有校验和(因为2层和4层均存在校验和) ③流标签,保留QOS。 |
9 | IPv4和IPv6共存 |
10 | 安全性和移动性没有明显提升。 |
3、IPv6的报头:
黄颜色的部分表示没有变动的部分:Version、Source Address、Destination
红色去掉的部分 | 注解 |
---|---|
IHL | 这部分长度为固定长度,20字节,还有标记包总长的Total Length,就累赘了。 |
Header Checksum |
每一层校验的都是包,都是一样的,起初每层研发者都为自己添加一个校验和,当合起来之后就有些多余了。 |
Identification FLags Fragment Offset Options Padding |
它们的意义在于IPv4跨层封装,一旦进行跨层封装,就需要这部分来进行标记,一旦取消就意味着不能跨层封装。但是IPv6有扩展头部:![]() |
只是更换了名称的蓝色部分 | 注解 |
---|---|
Type of Service => Traffic Class | 这部分用QOS使用,流量转发优先级,在iPv6里面叫做对应表。 |
Total Length => Payload Length 总长度=>有效负载 |
也是一个意思,整个包有多大。 |
Time to Live => Hop Limit 生成时间 => 跳数限制 |
最大都是255,一样的 |
Protocol => Next Header 协议号 => 下一个头部号 |
都是一样的 |
新增的部分 | 注解 |
---|---|
Flow Label 流标签 |
让未来Traffic Class有更多的地方,做更多的规则,现在只是保留 |
二、IPv6介绍:
1、IPv6的地址:
这张图是IANA组织分配IPv6的建议:
位数 | 名称 | 注解 |
---|---|---|
1-23 | 注册位 | IANA分配给各个国家或组织 |
24-32 | ISP位 | 由国家分配给各个ISP |
33-48 | 站点位 | ISP分配给各个企业 |
49-64 | 子网位 | 由企业网络管理员进行子网划分 |
65-128 | 主机位 | 用于分配给主机 |
注:但是一般企业不会分配给用户2^64个IP,会根据实际需要分配。
IPv6总共128位,使用冒分16进制标识,每16位标一段,共8段。
例如:2031:0000:130F:0000:0000:09C0:006A:130B
由于IPv6地址太长了,因此它有省略写法。
序号 | 省略写法: | 省略部分: |
---|---|---|
1 | 每一段地址前面的0可以省略 | 2031:0000:130F:0000:0000:09C0:006A:130B |
2 | 若一段全为0,可以省略成一个0 | 2031:0000:130F:0000:0000:09C0:006A:130B |
3 | 若连续两段以上全0,可以省略为 :: 但是:若存在两个部分均全0,只能将其中一个个部分省略为 :: |
2031:0000:130F:0000:0000:09C0:006A:130B 例如:2031:0:0:9C0 ::130B |
当使用IPv6协议携带端口号时,需要使用中括号来区分:
http://[2031:0:130F::9C0:6A:130B]:8080/index/html
2、IPv6地址分类:
IPv6分为3类,这里只谈单播和多播。
IPv6地址分类 | 方式 | 注解 |
---|---|---|
单播地址 | 一对一 | 只有单播地址能作为源地址,也可作为目标地址 |
多播地址 | 一对多 | 作为目标地址 |
任意播地址 | 一到最近 |
(1)单播地址:
①AGUA全球可聚合 单播地址:
其实就是IPv6经过合理分配后的公网地址(需要申请),全球单播传递。
目前全球已规划地址为2000:: /3 ==>0010 0000 0000 0000 ::
它的范围也就是2000::到3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这一段拿出来用
其中:
A、2001::/16这一段已经在当下的IPv6实验室使用
B、2002::/16是 6 to 4 Tunnel 地址这个主要用作IPv4和IPv6共存。
②Link-local 本地链路地址:
Link-local本地链路地址,其实就是自动私有地址,在IPv4下当通过DHCP获取IP地址失败的时候,便会生成Link-local地址,用于同一广播域可通讯即可。
版本 | Link-local地址段 |
---|---|
IPv4 | 169.254.0.0/16 |
IPv6 | FE80::/16 |
Ⅰ、Link-local的产生方式1:
路由器接口上配置 ipv6 enable 命令时,该接口将自动生成Link-local地址。
R1(config)#int s0/0
R1(config-if)#ipv6 enable
R1(config-if)#no shutdown
Ⅱ、Link-local产生方式2:
若在接口配置一个IPv6单播地址,必然自动生成Link-local地址。一个接口只能存在一个Link-local地址。
R2(config)#int s0/0
R2(config-if)#ipv6 add 2001::1/64
R2(config-if)#no shutdown
网络位FE80::/64,后64位使用EUI-64补充。
Ⅲ、EUI-64补充主机位:
Link-local 地址的网络位固定位FE80::/64,主机位使用本地以太网接口的MAC地址来生成Link-local地址主机位。对于没有MAC地址的串行链路,将循环借用本设备上以太网接口的MAC。
步骤 | 主机位生成方法步骤如下: |
---|---|
A | 在MAC的前24位和后24位之间强行插入FFFE |
B | U位转换:将合成后的地址,从左往右第7位自反,0为1,1为0。 |
Ⅳ、Link-local的作用:
A、常常作为动态路由协议生成的路由条目中的下一跳地址。因为IPv6存在多宿主的概念,该地址最稳定。
B、在同一广播域内可以通讯使用:由于本地多接口可能使用相同MAC转换,故在使用Link-local地址访问对端时,需要定义出接口。
③site-local 本地站点地址(IPv6的私有地址):
这个就是私有地址,但是IPv6不叫私有地址,而是叫做站点地址。这个地址用于不在公网出现,而是在局域网出现所配置。
站点地址 | FFC0::/10 |
---|
④未指定地址(::):
未指定地址,就是全0,它的写法是 ::
Ⅰ、所有:代表缺省路由。
Ⅱ、没有:在DHCP时作为无效地址(没有地址)
⑤环回地址(::1):
IPv6里面的环回地址:::1,win7-win10都支持双栈的,电脑里面可以检测自己的环回。
⑥IPv4兼容性地址:
之前我们说过2002::/16是 6 to 4 Tunnel 地址
这个主要用作IPv4和IPv6共存。
只要拥有一个IPv4的公网地址,就会拥有一段IPv6的兼容地址。
假设IPv4地址为:222.51.230.5,则:
十进制 | 222 | 51 | 230 | 5 |
---|---|---|---|---|
十六进制 | DE | 29 | 98 | 5 |
那么222.51.230.5的IPv4兼容性地址为2002:DE29:9805::/48
例:192.168.1.1 ==> 2002:c0a8:0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