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http的基本概述

本文从HTTP的基础概念出发,介绍了HTTP的版本差异,如HTTP 1.0与1.1的RTT时间区别,强调了HTTP的无状态特性以及为何需要Cookie来维护客户端状态。同时,讲解了HTTP协议使用TCP作为传输协议,服务器通常在80端口监听,并概述了HTTP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的结构,包括常见的HTTP状态码。最后提到了HTTP的请求方法和缓存技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浅谈http

####1. 博客编写背景:
网络传输为了更具体的层次划分所以分为了osi七层的网络模型它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也是一种规范,而传输层属于七层模型中的最上层同时也是我及我周围的程序猿们接触最多一个层级,而应用层的消息传输则遵循http协议全名超文本传输协议,也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一个协议,所以今天就我的理解浅谈一下http有不对地方还请指正,以下知识点更多遵循了RFC文档
####2. http版本及常见最重要的一个不同点:
- http版本目前分为了http1.0 — rfc 1945 和 http1.1 rfc 2068 如果有同学想具体研究可以查阅此文档
在介绍不同点之前先明白一个名词
RTT(Round Trip Time):从客户端发送一个很小的数据包到服务器,并返回所经历的时间,往往在http接口性能测试中相应时间是我们其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也就是RTT越大性能越低
首先看一下单纯的http请求的一个响应时间假设中间没有任何路由,代理服务器的中转
- 发起、建立tcp连接:1个rtt
- 发送http请求消息到http响应消息之前的几个字节到达:1个rtt
- 响应报文中包含文件或对象的传输时间
total:2RTT+文件发送的时间 就是这个http请求的响应时间如图

响应时间
所以最大特点就是1.0是非持久性链接,1.1是持久性链接,二者在rtt时间上有很大不同显然持久性链接在应用中用的RTT更少,性能更高
####3. http特点:
http最大的特点就是无状态传输: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请求后到达服务端后服务端并不记录客户端的标识,你发请求我就处理不会识别,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有了web应用中另一个重要技术点cookie,因为“小点心”完美的解决了客户端的状态维护问题,如通过cookie技术实现的商品推送,购物车等
####3. http应用层使用的是TCP传输协议:
- 服务器默认在80端口等待客户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