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直径总结

树的直径

一、定义

在一棵树中,最远的两个子节点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树的直径;

链接这两个点的路径被称为树的最长链;

有两种求法,时间复杂度均为 O(n)O(n)O(n)

二、树形DP

1. 状态

由于一个点的最长路通过其子节点转移来,所以定义状态为

dp[i]dp[i]dp[i] 表示经过 iii 点的最长路;

2. 转移

设有子树根结点为 iii ,其子节点为u1,u2,…,unu_1, u_2, \dots , u_nu1,u2,,un

则对于经过 iii 结点的最长路,即为经过其子节点 uju_jujuku_kuk 的最长路和+经过 iii 结点多走的两条边权;

则有
dp[i]=max⁡{dp[uj]+dp[uk]+edge[i][j]+edge[j][k]} dp[i] = \max \{ dp[u_j] + dp[u_k] + edge[i][j] + edge[j][k] \} dp[i]=max{dp[uj]+dp[uk]+edge[i][j]+edge[j][k]}
但转移时,不需要将 jjjkkk 具体值进行枚举,后连接 uju_jujuku_kuk ,只需要将 uju_juj 连接到 iii 的子节点的最长路的最大值即可;

枚举 jjj 时,dp[i]dp[i]dp[i] 保存了从节点 iii 出发走向以 uk  (k<j)u_k \; (k < j)uk(k<j) 为根的子树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这个距离为,
dp[i]=max⁡1≤k<j{dp[uk]+edge[i][uk]} dp[i] = \max_{1 \leq k < j} \{ dp[u_k] +edge[i][u_k] \} dp[i]=1k<jmax{dp[uk]+edge[i][uk]}
则此时经过 iii 的最长路为 dp[i]+dp[uj]+edge[i][uj]dp[i] + dp[u_j] + edge[i][u_j]dp[i]+dp[uj]+edge[i][uj] ,但不能将这个值来更新 dp[i]dp[i]dp[i] ,否则后面的转移不符合前提,则直接使用这个值更新答案,用 dp[i]=max⁡{dp[uj]+edge[i][uj]}dp[i] = \max\{dp[u_j] + edge[i][u_j] \}dp[i]=max{dp[uj]+edge[i][uj]} 更新 dp[i]dp[i]dp[i] ,即可;

3. 代码

以带边权的双向建边邻接表存储树为例;

void dfs(int i) {
	flag[i] = true;
	for (int t = 0; t < g[i].size(); t++) {
		int u = g[i][t].to, tot = g[i][t].tot;
		if (!flag[u]) {
			dfs(u);
			ans = max(ans, dp[i] + dp[u] + tot);
			dp[i] = max(dp[i], dp[u] + tot);
		}
	}
	return;
}

三、DFS

1. 思路

向下最长路 + 向下次长路 == 经过此点的最长路;

证明如下

down1[i]down1[i]down1[i] 表示 iii 结点的向下最长路;

down2[i]down2[i]down2[i] 表示 i 结点的向下次长路;

up[i]up[i]up[i] 表示 i 结点的向上最长路;

有一节点 uuu ,其子节点为 i1i_1i1i2i_2i2 ,父节点为 vvv ;

对于 uuu 点的最长路,有两种情况,

  1. up[u]+down1[u]up[u] + down1[u]up[u]+down1[u]
  2. down1[u]+down2[u]down1[u] + down2[u]down1[u]+down2[u]

则两种情况的最大值为经过 uuu 点的最长路;

up[u]+down1[u]up[u] + down1[u]up[u]+down1[u] 为最大值,则对于 uuu 的父节点 vvv ,过 vvv 的最短路为 down1[v]+down2[v]down1[v] + down2[v]down1[v]+down2[v]

即最长路为向下最长路 + 向下次长路;

则证明成立;

2. 实现

用一个 DFS 从上向下搜索,在返回时,用过子结点的最长路更新父节点的向下最长路;

关于向下次长路,有

当向下最长路值更新时,其原来的值便为向下次长路值;

则搜索每个结点的向下最长路与向下次长路;

直径便是向下最长与向下次长路的和的最大值;

3. 代码

以带边权的双向建边邻接表存储树为例;

void dfs1(int i) {
	flag[i] = true;
	for (int t = 0; t < g[i].size(); t++) {
		int v = g[i][t].to, tot = g[i][t].tot;
		if (!flag[v]) {	
			dfs1(v);
			int val = down1[v] + tot;
			if (val > down1[i]) {
				down2[i] = down1[i];
				down1[i] = val;
			} else {
				down2[i] = max(down2[i], val);
			}
		}
	}
	ans = max(ans, down1[i] + down2[i]);
	return;
}

四、求直径的点

判断一点是否在直径上,即判断经过此点的最长路是否为直径即可;

因为有

向下最长路 + 向下次长路 = 经过此点的最长路;

所以存储向下最长路与向下次长路;

但是,又因为树的直径可能有多条,即树的直径经过一点时可能有两种情况,

  1. 将此点作为转折点,此时有

    向下最长路 + 向下次长路 == 直径;

  2. 将此点作为不转折的点,此时有

    向下最长路 + 向上最长路 == 直径;

所以还要存储向上最长路;

当一个点的 向下最长路 + 向下次长路 = 直径 或 向下最长路 + 向上最长路 = 直径 时,则说明此点在直径上;

求向上最长路
思路

从上向下搜索,用父节点的向上最长路更新子节点的向上最长路;

则有 iii 为父结点, uuu 为子节点时, uuu 的向上最长路即为 iii 的向上最长路与 iii 的向下最长路的最大值;
up[u]=max⁡{max⁡{up[i],down1[i]}+edge[i][u]} up[u] = \max \{ \max \{ up[i], down1[i] \} + edge[i][u] \} up[u]=max{max{up[i],down1[i]}+edge[i][u]}
但是,iii 的向下最长路可能包含 uuu ,即 down1[i]−down1[u]==edge[i][u]down1[i] - down1[u] == edge[i][u]down1[i]down1[u]==edge[i][u] 时,此时则会重复走过 uuu 点;

所以此时判断是否有其余的 u1u_1u1 使 down1[i]−down1[u1]==edge[i][u1]down1[i] - down1[u_1] == edge[i][u_1]down1[i]down1[u1]==edge[i][u1] 成立;

若有,则说明上转移式可以满足,即从 uuu 走到父节点 iii 经过满足条件的点 u1u_1u1 向下走;

若没有,则说明上转移式最大值时不能取 down1[i]down1[i]down1[i] 则取 down2[i]down2[i]down2[i] ,即
up[u]=max⁡{max⁡{up[i],down2[i]}+edge[i][u]} up[u] = \max \{ \max \{ up[i], down2[i] \} + edge[i][u] \} up[u]=max{max{up[i],down2[i]}+edge[i][u]}

代码

以带边权的双向建边邻接表存储树为例;

void dfs2(int i) {
	flag[i] = true;
	int ans = 0;
	for (int t = 0; t < g[i].size(); t++) {
		int v = g[i][t].to, tot = g[i][t].tot;
		if (!flag[v]) {
			if (down1[i] == down1[v] + tot) {
				ans++;
			}
		}
	}
	for (int t = 0; t < g[i].size(); t++) {
		int v = g[i][t].to, tot = g[i][t].tot;
		if (!flag[v]) {
			if (down1[i] != down1[v] + tot || (ans > 1 && down1[i] == down1[v] + tot)) {
				up[v] = max(up[v], max(up[i], down1[i]) + tot);
			} else {
				up[v] = max(up[v], max(up[i], down2[i]) + tot);
			}
			dfs2(v);
		}
	}
	return;
}

五、例题

旅游规划

题目描述

W 市的交通规划出现了重大问题,市政府下定决心在全市各大交通路口安排疏导员来疏导密集的车流。但由于人员不足,W 市市长决定只在最需要安排人员的路口安排人员。

具体来说,W 市的交通网络十分简单,由 n 个交叉路口和 n - 1 条街道构成,交叉路口路口编号依次为 0,1,…,n−10, 1, \dots , n - 10,1,,n1 。任意一条街道连接两个交叉路口,且任意两个交叉路口间都存在一条路径互相连接。

经过长期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一个交叉路口位于 W 市交通网最长路径上,那么这个路口必定拥挤不堪。所谓最长路径,定义为某条路径 p=(v1,v2,v3,⋯ ,vk)p=(v_1,v_2,v_3,\cdots,v_k)p=(v1,v2,v3,,vk) ,路径经过的路口各不相同,且城市中不存在长度大于 k 的路径,因此最长路径可能不唯一。因此 W 市市长想知道哪些路口位于城市交通网的最长路径上。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一个整数 n ;

之后 n - 1 行每行两个整数 u, v ,表示 u 和 v 的路口间存在着一条街道。

输出格式

输出包括若干行,每行包括一个整数——某个位于最长路径上的路口编号。为了确保解唯一,请将所有最长路径上的路口编号按编号顺序由小到大依次输出。

分析

此题意为求直径上的点;

代码
#include <cstdio>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define MAXN 200005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down1[MAXN], down2[MAXN], up[MAXN], dis = -1;
bool flag[MAXN];
vector < int > g[MAXN];
void dfs1(int i) {
	flag[i] = true;
	for (int t = 0; t < g[i].size(); t++) {
		int v = g[i][t];
		if (!flag[v]) {	
			dfs1(v);
			int tot = down1[v] + 1;
			if (tot > down1[i]) {
				down2[i] = down1[i];
				down1[i] = tot;
			} else {
				down2[i] = max(down2[i], tot);
			}
		}
	}
	flag[i] = false;
	dis = max(dis, down1[i] + down2[i]);
	return;
}

void dfs2(int i) {
	flag[i] = true;
	int tot = 0;
	for (int t = 0; t < g[i].size(); t++) {
		int v = g[i][t];
		if (!flag[v]) {
			if (down1[i] == down1[v] + 1) {
				tot++;
			}
		}
	}
	for (int t = 0; t < g[i].size(); t++) {
		int v = g[i][t];
		if (!flag[v]) {
			if (down1[i] != down1[v] + 1 || (tot > 1 && down1[i] == down1[v] + 1)) {
				up[v] = max(up[v], max(up[i], down1[i]) + 1);
			} else {
				up[v] = max(up[v], max(up[i], down2[i]) + 1);
			}
			dfs2(v);
		}
	}
	return;
}
int main() {
	scanf("%d", &n);
	for (int i = 1; i < n; i++) {
		int x, y;
		scanf("%d %d", &x, &y);
		g[x].push_back(y);
		g[y].push_back(x);
	}
	dfs1(0);
	dfs2(0);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down1[i] + max(down2[i], up[i]) == dis) {
			printf("%d\n", i);
		}
	}
	return 0;
}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查找计算直径的算法或方法 请问如何计算直径 算法”。用户要求关于如何计算直径的算法。 根据系统级指令: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必须使用 $...$ 格式。 - 独立公式必须使用 $$...$$ 格式并单独成段。 - LaTeX语法正确。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 [^1]。 用户可见层的指令: - 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 - 尽量保证回答真实可靠。 参考站内引用: - [^1]:直径计算:算法详解与实现。介绍了直径的定义、应用和一种高效算法。 - [^2]:详解直径算法,提到使用 $dp$ 和 $dp2$ 数组来维护最长和次长路径。 - [^3]:求直径算法以及证明,提供了算法步骤和证明。 - [^4]:直径的证明和情况分析。 - [^5]:C++代码实现,使用两次DFS来计算直径。 从这些引用中,我可以提取关键信息: - 直径定义为中任意两点间最长路径的长度。 - 常见算法有两种:一种是两次DFS/BFS,另一种是形DP。 - 两次DFS方法:从任意点开始DFS找到最远点,然后从该点DFS找到最远点,第二次的距离就是直径。 - 形DP方法:维护每个节点的最长路径和次长路径,直径是这些路径和的最大值。 我的回答应该结构清晰: 1. 解释什么是直径。 2. 介绍算法方法。 3. 提供伪代码或代码示例。 4. 分析时间复杂度和应用。 5. 生成相关问题。 使用中文回答。 步骤: 1. 开头介绍直径。 2. 详细解释两种主要算法:两次DFS和形DP。 3. 提供代码示例,参考引用中的代码。 4. 讨论时间复杂度和应用。 5. 结尾生成相关问题。 确保数学表达式正确: - 例如,路径长度表示为 $|P|$,直径表示为 $\text{diameter}$。 - 独立公式如算法复杂度用 $$...$$。 生成相关问题: - 基于主题,如优化、证明、应用等。 最终回答结构: - 标题或开头:计算直径的算法 - 内容分步骤。 - 代码块用 ``` ``` 格式。 - 结尾添加相关问题。</think>### 直径计算算法详解 直径(Tree Diameter)是指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最长路径的长度。在图论中,是一种无环连通图,计算其直径在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如网络路由优化、生态学中的物种分布分析,以及分布式系统中的通信延迟估计[^1]。下面我将逐步解释两种高效计算直径的算法:**两次DFS/BFS法**和**形DP法**。所有算法均基于的无环特性,时间复杂度为 $O(n)$,其中 $n$ 是节点数。 --- #### 1. 算法原理与步骤 **方法一:两次DFS/BFS法(推荐,简单高效)** 该方法基于一个关键性质:从任意节点出发,找到最远节点 $u$,再从 $u$ 出发找到最远节点 $v$,则 $u$ 到 $v$ 的路径即为直径。证明如下: - 设直径为 $AB$,$u$ 是第一次DFS找到的最远点。 - 如果 $u$ 在直径上,则从 $u$ 到 $A$ 或 $B$ 的距离最大,即为直径。 - 如果 $u$ 不在直径上,则存在路径 $u \to v$ 使得 $|uv| > |AB|$,矛盾[^3]。 因此,算法步骤为: 1. 从任意节点(如节点 1)开始,执行 DFS 或 BFS,找到距离最远的节点 $u$。 2. 从节点 $u$ 开始,再次执行 DFS 或 BFS,找到距离最远的节点 $v$。 3. $u$ 到 $v$ 的路径长度即为直径。 **方法二:形DP法(动态规划)**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同时计算其他指标的场景。核心思想是:对每个节点 $i$,维护其子中的最长路径长度 $dp_i$ 和次长路径长度 $dp2_i$,直径是 $\max(dp_i + dp2_i)$。 - 状态定义: - $dp_i$:从节点 $i$ 出发的最长路径长度。 $dp2_i$:从节点 $i$ 出发的次长路径长度(不与最长路径共享边)。 - 转移方程: 在 DFS 遍历中,对每个子节点 $j$,更新: $$ \text{if } \text{dist}(i,j) + dp_j > dp_i \text{ then } dp2_i \gets dp_i, dp_i \gets \text{dist}(i,j) + dp_j $$ 否则,如果 $\text{dist}(i,j) + dp_j > dp2_i$,则更新 $dp2_i$。 - 最终直径:$\max_{i \in V}(dp_i + dp2_i)$,其中 $V$ 是节点集[^2]。 两种方法比较: - 两次DFS法:实现简单,适合只求直径的场景。 - 形DP法:可扩展性强,能同时求直径路径或处理加权。 时间复杂度均为 $O(n)$,空间复杂度 $O(n)$。 --- #### 2. 代码实现示例 以下提供两种算法的 C++ 实现(基于引用[^5]和[^2]的优化)。代码使用邻接表存储,每条边有权重(未加权时权重设为 1)。 **两次DFS法实现**: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010; struct Edge { int id, w; // id: 相邻节点, w: 边权重 }; vector<Edge> graph[N]; // 邻接表存储 int dist[N]; // 存储从起点到各节点的距离 // DFS函数:u当前节点, father父节点(防回环), distance当前距离 void dfs(int u, int father, int distance) { dist[u] = distance; for (auto &edge : graph[u]) { if (edge.id != father) { // 避免回环 dfs(edge.id, u, distance + edge.w); } } } int main() { int n; // 节点数 cin >> n; // 构建(无向图)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int a, b, c; cin >> a >> b >> c; // 输入边:节点a,b和权重c graph[a].push_back({b, c}); graph[b].push_back({a, c}); } // 第一次DFS:从节点1开始,找最远点u dfs(1, -1, 0); int u = 1; for (int i = 1; i <= n; i++) { if (dist[i] > dist[u]) u = i; } // 第二次DFS:从u开始,找最远点v dfs(u, -1, 0); int v = u; for (int i = 1; i <= n; i++) { if (dist[i] > dist[v]) v = i; } int diameter = dist[v]; // u到v的距离即为直径 cout << "直径为: " << diameter << endl; return 0; } ``` **形DP法实现**: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010; struct Edge { int id, w; }; vector<Edge> graph[N]; int dp[N]; // 最长路径长度 int dp2[N]; // 次长路径长度 int diameter = 0; // 全局直径 // DFS遍历更新dp和dp2 void dfs(int u, int father) { for (auto &edge : graph[u]) { int v = edge.id, w = edge.w; if (v == father) continue; // 跳过父节点 dfs(v, u); // 更新最长和次长路径 int path = dp[v] + w; if (path > dp[u]) { dp2[u] = dp[u]; dp[u] = path; } else if (path > dp2[u]) { dp2[u] = path; } } diameter = max(diameter, dp[u] + dp2[u]); // 更新全局直径 } int main() { int n; cin >> n;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int a, b, c; cin >> a >> b >> c; graph[a].push_back({b, c}); graph[b].push_back({a, c}); } memset(dp, 0, sizeof dp); memset(dp2, 0, sizeof dp2); dfs(1, -1); // 从根节点开始DFS cout << "直径为: " << diameter << endl; return 0; } ``` --- #### 3. 算法分析与应用 - **时间复杂度**:两种方法均为 $O(n)$,因为每个节点和边只访问一次。 - **空间复杂度**:$O(n)$,用于存储距离或DP数组。 - **应用场景**: - 网络设计:优化数据中心拓扑以减少最大通信延迟[^1]。 - 生态学:分析物种在状栖息地中的最远扩散距离[^4]。 - 算法竞赛:作为基础组件用于路径查询或分治问题。 - **注意事项**: - 必须连通;若为森林(多棵),需对每棵单独计算。 - 加权中,权重可为负,但需确保无负环(天然无环)。 通过以上方法,您可以高效计算直径。如需进一步验证,数学证明见引用[^3][^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