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是经验总结,是学习软件设计的有效方法,因此,了解和理解现有的设计模式,是提高软件设计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里将介绍相关的设计模式,并通过示例了理解其用法。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Pattern)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是由子类来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它让类把实例化推迟到了子类。
工厂方法模式是 Java 中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属于创建型模式。
**意图:**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其子类自己决定实例化哪一个工厂类,工厂模式使其创建过程延迟到子类进行。
主要解决: 主要解决接口选择的问题。
何时使用: 我们明确地计划不同条件下创建不同实例时。
如何解决: 让其子类实现工厂接口,返回的也是一个抽象的产品。
关键代码: 创建过程在其子类执行。
应用实例: 1、您需要一辆汽车,可以直接从工厂里面提货,而不用去管这辆汽车是怎么做出来的,以及这个汽车里面的具体实现。 2、Hibernate 换数据库只需换方言和驱动就可以。
优点: 1、一个调用者想创建一个对象,只要知道其名称就可以了。 2、扩展性高,如果想增加一个产品,只要扩展一个工厂类就可以。 3、屏蔽产品的具体实现,调用者只关心产品的接口。
缺点: 每次增加一个产品时,都需要增加一个具体类和对象实现工厂,使得系统中类的个数成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同时也增加了系统具体类的依赖。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使用场景: 1、日志记录器:记录可能记录到本地硬盘、系统事件、远程服务器等,用户可以选择记录日志到什么地方。 2、数据库访问,当用户不知道最后系统采用哪一类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可能有变化时。 3、设计一个连接服务器的框架,需要三个协议,“POP3”、“IMAP”、“HTTP”,可以把这三个作为产品类,共同实现一个接口。
注意事项: 作为一种创建类模式,在任何需要生成复杂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复杂对象适合使用工厂模式,而简单对象,特别是只需要通过 new 就可以完成创建的对象,无需使用工厂模式。如果使用工厂模式,就需要引入一个工厂类,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示例
这里以产品创建为例,来说明如何使用工厂方法模式。
首先定义创建者和产品接口,有具体的创建者生产具体的产品,这是基本的设计思路,下面来看看具体实现。
先来看看创建者类,代码如下:
package cn.lut.curiezhang.designpattern.factorymethod;
public abstract class Creator {
public abstract Product makeProduct();
}
接着是产品类,代码如下:
package cn.lut.curiezhang.designpattern.factorymethod;
public abstract class Product {
abstract void print();
}
抽象层,两者之间是并行的关系,具体的创建者类来负责具体的产品类的对象的创建,从而,形成二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创建者A,代码如下:
package cn.lut.curiezhang.designpattern.factorymethod;
public class ConcreteCreatorA extends Creator {
@Override
public Product makeProduct() {
return new ConcreteProductA();
}
}
具体的创建者B,代码如下:
package cn.lut.curiezhang.designpattern.factorymethod;
public class ConcreteCreatorB extends Creator {
@Override
public Product makeProduct() {
return new ConcreteProductB();
}
}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生产具体的产品A、产品B,具体的产品A,代码如下:
package cn.lut.curiezhang.designpattern.factorymethod;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ductA extends Product {
private String x = "A";
@Override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x = " + x);
}
}
具体的产品B,代码如下:
package cn.lut.curiezhang.designpattern.factorymethod;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ductB extends Product {
private String x = "B";
@Override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x = " + x);
}
}
现在,已经完成工厂方法的整体构造,那么就来看看如何使用吧,代码如下:
package cn.lut.curiezhang.designpattern.factorymethod;
/**
* Client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
Creator creator;
Product product;
System.out.println("您好");;
creator = new ConcreteCreatorA();
product = creator.makeProduct();
product.print();
creator = new ConcreteCreatorB();
product = creator.makeProduct();
product.print();
}
}
代码执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代码实现就是这样的,下面来看看上面设计模式的基本结构,通过类图了解其基本构成,如下图所示:
了解了其基本结构,就需要搞清楚这些类是怎么样来完成交互的,也就是这些对象之间是如何协作的?就通过顺序图来了解其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注意其交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