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三日堂哥和他的两个朋友饭后相约一起去泡茶。茶馆我只从书上描写而知,还未真正见识过,于是便随着他们而去。
我们一行人穿过了古玩一条街的几条小巷,来到了一处相对于市中心很是安静的地方。在我们西侧不远处有一所古厝,大门前挂着两盏喜庆的红“茶”灯,红灯似乎给门额匾上“清其神”的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一位穿着古式红衣服,手里拿着竹卷的迎宾小姐笑盈盈的领我们进去。一进前庭入目的便是古香古色:缕空地四角窗,浮雕的梁柱,两旁有别致的过廊,庭院下面放着几盆花,至于是什么花我端详了好久奈何知识浅薄未得而知,又继续走了进去,来到了大厅。大厅上高挂着“静者多寿”,两旁是一副茶联,木壁上用多种书法写下了清或明有名之士来过此地品茗后所留诗词。空气里檀香幽远,让人感到宁静而致远,便在此坐下。
春风微冷,炎夏未至,泡一壶香茶,或与友欢聊或听一段讲古或赏一曲南音,便是独自而茗却也心旷神宜,悠然自得。记忆里北方的茶馆总是一大壶茶加上几个大碗,几个大人侃侃而谈,大口解渴。很适应北方人的豪爽。江南则是婉约的词人。用茶匙取出一定量的茶叶,把茶梗和些杂质挑掉,再倒入壶中,冲入开水,盖上,拿闻香杯于盖上,闻香识茶。第一泡用来润杯,不喝。焚酒煮水,茶香怡人,让人轻松自愉。
茶馆有提供纸巾,包装上取大门之匾“清其神”,乃知是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先生在此饮茗后有感亲题。
我们一行人穿过了古玩一条街的几条小巷,来到了一处相对于市中心很是安静的地方。在我们西侧不远处有一所古厝,大门前挂着两盏喜庆的红“茶”灯,红灯似乎给门额匾上“清其神”的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一位穿着古式红衣服,手里拿着竹卷的迎宾小姐笑盈盈的领我们进去。一进前庭入目的便是古香古色:缕空地四角窗,浮雕的梁柱,两旁有别致的过廊,庭院下面放着几盆花,至于是什么花我端详了好久奈何知识浅薄未得而知,又继续走了进去,来到了大厅。大厅上高挂着“静者多寿”,两旁是一副茶联,木壁上用多种书法写下了清或明有名之士来过此地品茗后所留诗词。空气里檀香幽远,让人感到宁静而致远,便在此坐下。
春风微冷,炎夏未至,泡一壶香茶,或与友欢聊或听一段讲古或赏一曲南音,便是独自而茗却也心旷神宜,悠然自得。记忆里北方的茶馆总是一大壶茶加上几个大碗,几个大人侃侃而谈,大口解渴。很适应北方人的豪爽。江南则是婉约的词人。用茶匙取出一定量的茶叶,把茶梗和些杂质挑掉,再倒入壶中,冲入开水,盖上,拿闻香杯于盖上,闻香识茶。第一泡用来润杯,不喝。焚酒煮水,茶香怡人,让人轻松自愉。
茶馆有提供纸巾,包装上取大门之匾“清其神”,乃知是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先生在此饮茗后有感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