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量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
eg: A = “abc”
B = A
A = “XYZ”
print(B)
“XYZ”
2.常量:
不变的变量,eg:π,在python中常用全部大写的变量名表示常量
3.整数的除法
%:取余的计算
整数的除法永远是整数,若要求精确,需要把其中一个整数换成浮点数
整数运算结果永远是精确的
4. pycharm的使用:
5.字符串和编码
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如果要处理文本,就必须先把文本转换为数字才能处理,最早的计算机用8个比特作为一个字节,一个字节表示的最大整数是255 ,二进制11111111 = 十进制255,两个字节表示的最大整数为65535,4个字节表示的最大整数是4294967295
相加:128+64+32+16+8+4+2+1=255
10110110=182=128+32+16+4+2
10111110=190=128+32+16+4+2
ASCLL编码:编码是1个字节,包含127个字符,也就是大小写的英文字母,数字和一些字符,eg:A为65,a为97
GB2312编码:中文编码,
shift JIS编码:日文编码,
EUK-kr编码:韩文编码,
当代码发生冲突时,则会出现乱码,所以Unicode诞生
Unicode编码:编码通常是2个字节,把所有语言都统一到一套编码里,最常用的是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偏僻字符则需4个字节。现代操作系统和大多数编程语言都直接支持Unicode
为了节约空间,把Unicode编码转化为可变长编码的UTF-8编码
UTF-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成1个字节,汉子通常是3个字节,很生僻的字符是4-6个字节。若需传输大量英文字符的文本,用UTF-8编码很节省空间。
6.编码互相转换
记事本编辑时是Unicode编码,保存时转换为UTF-8编码;UTF-8编码的文件在读取时转换为Unicode编码。
浏览网页时,服务器把动态生成的Unicode内容转换为UTF-8编码再传输到浏览器。
小结:
1.python支持多种数据类型
2.在计算机内部,可以把任何数据类型都看成一个“对象”
对象:有它具体的行为(方法,函数)和属性
3.变量就是在程序中用来指向这些数据对象的
4.变量赋值就是把数据和变量给关联起来
5.计算机内存中,统一使用Unicode编码,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时则转换为UTF-8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