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url到页面显示出来,这之间发生了什么?

本文详细解析了HTTP请求的过程,包括DNS解析、TCP连接、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处理及返回响应、浏览器解析渲染和连接结束。重点讨论了浏览器如何查找IP、HTTP请求构造、DOM和CSSOM树的构建以及缓存机制。同时,阐述了浏览器对资源的并行下载限制以及如何利用Cache-Control和ETag进行缓存验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之间的过程概括的来讲是以下六步:

1,DNS解析

2,TCP连接

3,发送HTTP请求

4,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HTTP报文

5,浏览器解析渲染界面

6,连接结束

那更加具体的说呢,是以下的步骤:

输入URL后,首先找到这个URL域名服务器的ip,为了寻找这个IP,浏览器会首先查找缓存,查找缓存的顺序是 浏览器缓存=》系统缓存=》路由器缓存,如果缓存中没有,则查找系统的host文件,如果还是没有找到的话,就去DNS服务器上去请求服务;得到服务器的IP地址后,浏览器根据这个IP以及相应的端口号,构造一个HTTP请求(请求包括请求方法,请求说明,请求附带的参数),并将这个请求封装在一个TCP包中,这个TCP包会依次经过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后到达服务器,服务器接受请求,并在处理后返回给浏览器HTML,因为HTML是树形结构,所以浏览器根据这个树形结构构造DOM树,在DOM树构建的过程中如果遇到JS脚本,则会停止构建DOM树,因为脚本的执行很可能会改变DOM树的结构,之后会根据css样式构建CSSOM树,并且将DOM树和CSSOM树合并为渲染树(这里主要做的是排除非视觉结点,比如script,meta标签和排除display为none的结点),之后进行布局,布局主要是确定各个元素的位置和尺寸,之后是渲染界面,因为HTML中会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在解析DOM的过程中,遇到这些会并行下载,浏览器对每个域的并行下载数量都有限制,一般是4-6个;之后就是缓存,缓存一般通过Cache-Control,Last-Modify,Expires等首部字段控制,Cache-Control和Expires的区别就是:Cache-Control使用客户端的相对时间,而Expires使用的基于服务器端的绝对时间,因为存在时差问题,我们一般使用Cache-Control,在请求这些有了设置的缓存的数据时,会首先查看数据是否过期,如果没有过期,则直接使用本地缓存,如果数据已经过期则请求并在服务器校验文件是否修改,如果上一次的响应设置了ETag的值会在这次请求的时候作为IF-None-Match的值交给服务器校验,如果一致,继续校验Last-Modified,没有设置ETag则直接校验Last-Modified,再决定是否返回30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