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从不同领域纷纷涌入人工智能,但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定有起落和波折。当热潮退去,这些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淘金者,“可能跑得比谁都快”。
中国科学家在各类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很多论文。不过,一个人如果只会看和听,很难说他有智能。但现在,“怎么看”和“怎么听”似乎就已经是智能的全部。“跟风做,可以上很多项目,发很多论文。”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乔俊飞说。只有强化基础研究,才能知道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在应用方面,也并不都是一片坦途。
真正做人工智能做得好的,大部分都在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实体产业中的人。“这些行业的收益不足以吸引人工智能人才前去工作,但如果这样持续下去,退潮可能很快到来。”如果人工智能发展脱离经济社会的需求,它就不可能永远火热。“要把人工智能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搭建好,反过来再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不能只停在比速度、比精度的阶段。”
如果说,这一轮人工智能发展的驱动力是数据,那么下一轮的增长引擎在哪?“很多企业依据现有的平台,跟各行业深度融合,做出了大量创新。”“现在都觉得到了一个瓶颈,那么,下一轮增长点在哪里?下一轮突破性技术在哪?”但类似的叩问,仍要继续。
(海天味业科技讯转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