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声势似乎不复去年之勇。项目变少了,业内薪酬涨势停滞,投资人开始讨论AI的泡沫问题,舆论的风向也从鼓噪转向了质疑。
客观讲最近一年时间,AI的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都没有出现革命性的理论,而AI的9个热门方向——芯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应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技术平台、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展参差不齐,和与深度学习有关的自动驾驶等领域,则一直处在商业化的边缘徘徊。
AI商业化还有多远?
AI概念的提出有50年之久,有人总结称“火3、5年,凉7、8年”。
神经网络在本世纪以前也是无人问津,近5年的AI发展热潮是由深度学习引领的,而四层以上的神经网络就可以称之为深度学习。显然,算力和数据处理在近10年来取得重大突破引爆了AI,而大的方法则在几十年前就设计出来了,只是当时缺乏实现手段而已。
市场上热炒的AI产品总有点差强人意,背后的深层次是理论前沿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新理论向来是应用技术的助跑器,只不过是何时发现其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