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VS简介
LVS(Linux Virtual Server)即Linux虚拟服务器,是由章文嵩博士主导的开源负载均衡项目,目前LVS已经被集成到Linux内核模块中。该项目在Linux内核中实现了基于IP的数据请求负载均衡调度方案。
1.LVS的实现原理和作用,它能够实现高性能、高可用性的负载均衡集群,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LVS通过IOS提供的负载均衡技术和LINUX操作系统实现高性能高可用的服务器集群 。LVS具有超强的承载能力和并发处理能力,支持上万并发连接。
2.LVS(Linux Virtual Server)的优点:基于IP加端口做分发、性能强、稳定性好、成本低廉、配置简单、支持多种算法和工作模式。 LVS是基于IP加端口,工作在网络四层之上,仅做分发使用。LVS性能最强,稳定性最好,内存和CPU资源消耗最低,成本低廉。 LVS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可根据业务场景使用不同的工作模式解决请求处理问题。
3.LVS的核心组件,包括基于内核的工作模式和服务器端、客户端的管理工具,以及VS、DR、RS等专业术语的含义。LVS的核心组件分为基于内核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IP vs是运行在内核上的程序,是实现LVS功能的室内核模块 DR是负载均衡器,real server是真正的服务器,会标注在设备上
4.负载均衡器相关的专业术语,包括客户端IP、虚拟IP、负载均衡IP、后端请求处理服务器IP等,对理解负载均衡技术有帮助。后端请求处理服务器是用来处理来自负载均衡器分发的请求 负载均衡器有两个IP,一个是负载均衡IP(dip),一个是虚拟IP(VIP) real server IP是web服务器的IP地址,全称real se。
二:LVS负载均衡四种工作模式
LVS/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进站/出站的数据流量经过分发器(IP负载均衡,他修改的是IP地址)-利用三层功能。
LVS/DR:直接路由模式,只有进站的数据流量经过分发器(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因为他修改的是目的mc地址)-利用二层功能mac地址。
LVS/TUN:隧道模式,只有进站的数据流量经过分发器。
LVS/ful-nat:双向转换:通过请求报文的源地址为DIP,目标为RIP来实现转发:对于响应报文而言,修改源地址为VIP,目标地址为CIP来实现转发。
nat模式

- 客户端发送访问请求,请求数据包中含有请求来源(cip),访问目标地址(VIP)访问目标端口(9000port)
- VS服务器接收到访问请求做DNAT把请求数据包中的目的地由VIP换成RS的RIP和相应端口
- RS1相应请求,发送响应数据包,包中的相应保温为数据来源(RIP1)响应目标(CIP)相应端口(9000port)
- VS服务器接收到响应数据包,改变包中的数据来源(RIP1-->VIP),响应目标端口(9000-->80)
- VS服务器把修改过报文的响应数据包回传给客户端
- lvs的NAT模式接收和返回客户端数据包时都要经过lvs的调度机,所以lvs的调度机容易阻塞
客户请求到达vip后进入PREROUTING,在没有ipvs的时候因该进入本机INPUT,当IPVS存在后访问请求在通过PREROUTING后被ipvs结果并作nat转发
因为ipvs的作用点是在PREROUTING和INPUT链之间,所以如果在prerouting中设定规则会干扰ipvs的工作。所以在做lvs时要把iptables的火墙策略全清理掉。
&nb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15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