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于 hashCode
和 equals
的处理,遵循如下规则:
- 只要重写
equals
,就必须重写hashCode
- 因为
Set
存储的是不重复的对象,依据hashCode
和equals
进行判断,所以Set
存储的对象必须重写这两个方法 - 如果自定义对象做为
Map
的键,那么必须重写hashCode
和equals
说明:String
重写了 hashCode
和 equals
方法,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愉快的使用 String
对象作为 key
来使用
介绍
equals()
的作用是用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hashCode()
的作用是获取哈希码,也称为散列码;它实际上是返回一个int整数。这个哈希码的作用是确定该对象在哈希表中的索引位置。
关系
我们以“类的用途”来将“hashCode()
和 equals()
的关系”分2种情况来说明。
不会创建“类对应的散列表”
这里所说的“不会创建类对应的散列表”是说:我们不会在HashSet, Hashtable, HashMap
等等这些本质是散列表的数据结构中,用到该类。例如,不会创建该类的HashSet集合。
在这种情况下,该类的“hashCode()
和 equals()
”没有半毛钱关系的!equals()
用来比较该类的两个对象是否相等。而hashCode()
则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示例查看类的两个对象相等 以及 不等时hashCode()
的取值。
/**
* @desc 比较equals() 返回true 以及 返回false时, hashCode()的值。
*
*/
public class NormalHashCode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新建2个相同内容的Person对象,
// 再用equals比较它们是否相等
Person p1 = new Person("eee", 100);
Person p2 = new Person("eee", 100);
Person p3 = new Person("aaa", 200);
System.out.printf("p1.equals(p2) : %s; p1(%d) p2(%d)\n", p1.equals(p2), p1.hashCode(), p2.hashCode());
System.out.printf("p1.equals(p3) : %s; p1(%d) p3(%d)\n", p1.equals(p3), p1.hashCode(), p3.hashCode());
}
/**
* @desc Person类。
*/
private static class Person {
int age;
String nam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name + " - " +age;
}
/**
* @desc 覆盖equals方法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if(obj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