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很多关于hostapd.conf的设置文章,如果基本使用,没有那么复杂。编译后自带的hostapd.conf,只需要修改两个地方,就可以正常运行:nterface设置无线网卡设备名称;取消bridge=br0前的注释符号#(因为我是用的网桥模式);但如果测试有些特殊要求,就需要认真阅读说明文件后,进行测试。例如我需要在屏幕上多打印点日志信息:
logger_syslog=1(启用系统日志记录。)
logger_syslog_level=1(DEBUG级别,记录详细的调试信息。)
logger_stdout=1(启用标准输出日志记录,在控制台显示日志信息。)
logger_stdout_level=1(DEBUG级别,所有调试信息都被输出到标准输出。)
这几项设置时,要注意两点。其一、Log4j、Logback等不同的框架可能对日志级别定义
和性能影响不同。其二、日志级别决定了日志输出的详细程度,要考虑其对
性能的影响不同,DEBUG级别的日志性能开销较大。日志的输出方式(如输出到文件、
数据库或网络)也会影响性能。输出到文件的性能开销较小。频繁的写入日志会增加性
能开销,可以通过批量写入或异步处理来减少影响。要根据实际目的,权衡系统的性能
和可维护性。当然,在运行时,不要忘记添加 -d参数来增加调试信息。
关于hostapd.conf
于 2024-10-21 04:23:01 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