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央视导演,辞职后追问宇宙真相

李娜   中国新闻周刊   2024-06-27 10:01 北京 听全文

33878e552726d84a5f3a67063dbf72ac.png

人是鱼变的?时间能倒流吗?

83d467588adb83f69b70657d508a36c7.png

时间可不可以倒流?宇宙有没有边界?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

人是鱼变的?人真的有灵魂吗?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

谁拯救了世界?谁预言了地球?谁改写了历史?

这一个个神秘、烧脑又细思极恐的问题,在哪里可以解惑一二,除了小时候的《十万个为什么》,或许就是如今抖音上的@老鸣TV 了。

1977年生的段鸣镝,从小好奇心爆棚,热爱探索未知,也喜欢看书讲故事。2000年,他从中国传媒大学编导专业毕业,进入央视成为一名科教节目制作人和导演,拍摄了《月球探秘》《探寻癌症之谜》等科教电影,斩获金鸡奖、华表奖。

544a75149ff9335bbfed7b488f4b3d74.jpeg

功成名就正当时,段鸣镝选择了去当一名科普博主,追问宇宙与生命的科学,穿梭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宏大的命题、烧脑的逻辑、严谨的论证、庞大的信息量,无不透露着他对科学探索的认真与热爱,而落地的人文关怀,更述说着一代科普创作者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在新的故事篇章里,老鸣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01

在“宇宙的边界”,看“时间倒流”

26年后,老鸣终于用一个14分钟的视频,为上大学时那个被《时间简史》震撼的少年,解答了他最感兴趣的问题——时间倒流。

像当年发现“新大陆”一样,他再次抛出了那个让他着迷的源头——“物理定律根本不关心时间方向,宇宙法则是允许时间倒流的”。这不是胡说八道,举个例子,地球绕太阳转的运行轨道,可以通过牛顿定律精准地计算出来,但如果倒着转,也就是时间逆行,同样可以算出来。

1862b676a02deffd3bd8adfff0aba6f1.png

老鸣在视频中讲到,宇宙法则是允许时间倒流的。

可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时间倒流,或者说,时间倒流为什么没有发生?直接上物理实验、讲科学理论,不是老鸣的风格,他先用一段精彩的奇观描述,把观众带入时间倒流的世界。

在那里,会发生两件事情,一件是因果倒置,盛开的花朵变成花骨朵,落山的太阳重新升起,人们死而复生;另一件是人拥有未来记忆,知道“我”会在什么时候结婚、生病、死去。

但这些都没有成为现实。于是,老鸣带我们来到1855年的瑞士利马特河右岸。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发现了熵增定律,“熵有方向,时间也必然有方向,熵只增不减,时间也不能倒流”。但1877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波尔茨曼就通过统计学告诉我们,包括熵增在内的一切都是概率,时间之箭可以回头,只是概率非常低。1948年,“信息论之父”香农提出“信息熵”,再次说明时间可以倒流但很困难,因为要让时间方向倒转,就需要拥有巨大的信息量,这种信息量大到根本无法计算。

2ac9752e6da91449b9f9bf6ff2e487a9.png

有网友看完老鸣的视频,总结出关于时间倒流的理论依据。

也许,我们究其一生也无法见证时间倒流,但在关于时间的科学回溯里,老鸣想告诉大家的是,人类一直在穷尽生命去追求宇宙的本质,这大概就是智慧产生的意义。

那么,人类的智慧如何产生,人是怎么进化的,人类的祖先究竟是谁?身处茫茫宇宙,人类的生命科学,是老鸣持续追问的另一大命题。

不久前,有网友给他留言,“鱼是你的祖先,不是我们的”。他想,鱼是祖先很丢人吗?老鸣是个较真的人,他求真溯源,非要讲讲“人是怎么由鱼进化来的”。

1984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这一时期,动物界一下就涌现出20个门。人类及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最有可能的时间点就是寒武纪早期,最有可能的发现地就是云南澄江。

1998年,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通过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在云南澄江化石群里发现的海口鱼,根据其典型的构造,他判断,这就是脊椎动物。紧接着,研究者们又发现了同一时代、同一产地的第二条鱼类化石“凤蛟昆明鱼”,后来又发现了“钟健鱼”。这三条5亿多年前的鱼,被国际古生物学界一致认可为“第一鱼”,即最早的脊椎动物。

85e8b13cdbe01df283e739fcb40e9274.png

“第一鱼”是包括人在内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

在第一鱼到现代人类的漫长进化链条中,还有很多科学证据表明人类是由鱼进化而来,比如人类的颌骨、胚胎都存在“鱼的遗迹”。事实上,不仅是鱼,基因研究表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来自最早的同一个DNA,进化的过程也永远不会停止。

5f8b2ac259504c51da6ee180bca73b7f.png

这张图演示了鱼头骨向人类头骨进化的过程。

过去4年,在“老鸣TV”,他用了81集来探索科学,这些议题相当宏观:宇宙有没有边界?外星人是否存在?时间的尽头是什么?人有没有灵魂?谁在控制大脑?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

c90b40d36e373aed4e8f8b9028d034b9.png

科学家提出,如果人工智能对人类说不,那就证明自由意志存在。

面对这些“每一个都值得写一篇博士论文”的议题,老鸣就像一个娴熟的料理家,把理论、数据、实验、历史分门别类地码好,抽丝剥茧、引经据典,用严谨的论证把庞大的信息量浓缩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辅以动画、影片来进行讲述。

这样的科普视频,固然烧脑,但一旦进来就很难出去了,就像网友评论的——“虽然一脸懵但还是舔着脸津津有味地从头听到尾”。

a57a3d5a42c6b14cf8984c68d6a7173c.jpeg

老鸣的视频,让很多网友看得入迷。

老鸣相信,宇宙与生命科学,不仅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所有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无论是宇宙的开端与结局,还是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万变不离其宗,归根到底都是在探讨那个亘古不变的终极命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02

从央视导演,到科普博主

人是充满好奇心的动物,老鸣是好奇心最强烈的那一种。他甚至觉得,如果现在有一个高维度的文明,能告诉自己那些问题的答案,就算让他用生命去换,他都愿意,“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在他还是一个顽皮小孩的时候,就有种种“光荣事迹”为证。当年,他走遍了学校附近纵横交错的防空洞,有一条地道里全是倒挂着睡觉的蝙蝠,他也要打着手电弯着腰走过去。手电光透过蝙蝠的翼膜,呈现出淡淡的红色,看上去恐怖又绚丽,他却很是着迷。他还溜到过医院的地下室去看泡在福尔马林里的人体标本,甚至曾经把工地上挖出来的一根大腿骨当作称手的“兵器”带回家,遭到父母的严厉训斥。

2f72d098b8faedd1b73e954fd40db171.jpeg

老鸣出生于1977年,小时候是个“小皮孩”。

因为好奇,他看了许多悬疑、科幻的小说和影视剧,福尔摩斯系列、凡尔纳的《神秘岛》《海底两万里》、科幻电影《终结者》、TVB武侠剧《决战玄武门》,都成了他在高中宿舍熄灯后的“故事会”题材,让舍友们听得津津有味。

18f424df3cb8e1a08c1d547b02dd00ef.jpeg

中学时代,他热衷于看书和电影。

19岁的老鸣,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兴趣和特长——讲故事。于是,他顺理成章地考进了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决定去当一名电视编导。在那里,他遇见了自己的科学启蒙,即霍金的《时间简史》,也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000年,老鸣进入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工作,做了一档科教节目《发现之旅》。这档节目在午夜时分播出,但收视率奇高,凡是讲古代墓葬、外星人、神秘生物的,都很受欢迎,但一旦讲天文观测、地质勘察,收视率就掉下来了。

如今回过头来看,老鸣觉得,这并不是因为科普在国内没有受众,而是因为做节目的人没有讲好科普。“科普不是高高在上的,净说一些观众听不懂的话,以此来表现科学多么高深。恰恰相反,科普应该使用大白话,要让所有观众都听得明白。”他想,只有做节目的人真正把科学知识消化了,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最贴切的例子解释清楚,这在当时对编导能力是个大挑战。

ae0c6f72f7afa7b162d6578a2b566c6a.jpeg

2000年,老鸣进入央视工作。

有失也有得,因为科普有难度,编导们会从另一个角度下功夫,花大篇幅去讲科学发现的过程、科学人物的经历,这使得像老鸣这样的“科班选手”,锻炼出了很强的叙事能力。后来,当他选择成为一名科普博主,就能把故事讲得行云流水。

在央视工作15年,老鸣觉得,他真正走出“新手村”,是在2009年完成导演处女作——大型科教电影《月球探秘》后。这部电影第一次拍摄了中国宇航员载人登月的场景,在国内首次采用三维制景与真实拍摄合成的制作手法,因为内容和技术上的突破性创新,获得了第十三届华表奖和第二十七届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

3d9fc996e47c54887fbf5366fd810021.jpeg

2009年,老鸣导演了首部科教电影《月球探秘》。

那一年,老鸣担任央视科教中心首席导演,荣誉加身,但他并没有什么心情去品尝成功的果实。因为同一时期,他还在负责编导一部大型纪录片《帝国的兴衰》。

《帝国的兴衰》2005年初立项,直到2011年播出,长达6年的制作周期里,他几乎每一天都压力巨大,“扒了好几层皮”。总结王朝的兴衰是历史的终极命题,需要极其扎实的史料和丰富的知识支撑,他花了3年时间去访问专家学者和撰稿,又花了3年时间拍摄和制作。最难受的时候,剧组一百多号人在横店,每天人吃马喂、花钱如流水,但没有人知道,那些镜头是不是对的、该不该拍、最后能不能用上。

84fbc3513985c3892ad3a118ad4cf788.jpeg

老鸣在纪录片《帝国的兴衰》拍摄现场。

好在付出没有白费,《帝国的兴衰》在2011年的春节档播出,收视率和评价都不错。老鸣是个爱自省的人,如今再看,他觉得这部片子从内容水准到镜头语言都有很多遗憾,“如果今天能重新再拍一次《帝国的兴衰》,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但老鸣放弃了拥有这个机会的可能性。在2013年的科教电影《探寻癌症之谜》完美交卷两年后,他选择离开央视,成为一名独立制作人和科普博主。

在完成人生某个阶段的使命后,他想换个活法,去做另外一些真正喜欢和有意义的事情。

03

“做留得下来的作品”

淡出主流媒体的老鸣,开始在抖音做科普,讲宇宙、讲生命、讲人类的历史与未来,乐此不疲。

他有一个选题库,记录着每一次看书、看电影时产生好奇心的问题和观点,有时候和人聊天、走在街上或者吃饭洗澡的时候灵光一闪,他也会赶紧用手机录音记下来。

他感兴趣的领域相当宽泛,除了宇宙与生命,也讲科学家,比如预言了哈雷慧星的哈雷、画出全球海洋测深图的玛丽·萨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射电望远镜的格罗特·雷伯;讲历史,比如女皇武则天如何打破500年阶级固化,“民选”皇帝王莽是圣君还是魔王,亦或是“穿越者”……

e34493eea9a0d5edd931a825f9c29aae.jpeg

老鸣把视频分成三个系列,除了科学探索,他也讲历史和人物故事。

对于要做什么、不做什么,老鸣有自己的坚持。比如,他从不讲玛雅人的水晶球、大师预言、都市传说等,这些话题被他称为“怪力乱神”,没有科学依据。他想做的,是能留得住的视频,是多年后回过头来看依然有价值的作品。

对于传播时间而非传播范围的追求,完全改变了一个创作者对内容质量的要求。

他致力于生产过去从未有人说过的观点,当然,这些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在一个介绍数字0与无限的视频里,老鸣提出“数学的本质是宇宙的逻辑”,没有数学这样一套形式和原则,我们无法了解宇宙。另一个视频里,他介绍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息虫洞,提出“宇宙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收集信息”。

科普不是翻译理论,得用无可置疑的科学事实,去验证、阐释科学观点。为了让观众看得懂,老鸣自学了动画制作,用二维和三维动画,结合影片素材来剪辑讲解,“宇宙、量子世界,乃至双缝干涉实验的结果,都能一目了然。”

cb0e55cc3936c3bdcf4f5fd9a062e685.png

老鸣自学了二维和三维动画制作,辅助讲解科普内容。

他还喜欢在科普视频里,努力提供积极向上的情绪价值,把科学与人文联系起来,去评论科学背后的意义,科学与历史、文化的相互影响。

在他看来,《人类真是由鱼变的吗》就是很好的反“伪科学”题材,毕竟,现在依然有很多人不相信进化论。“成就人类传奇的并非先天的神圣,而是我们有决心变成更睿智、理性并且充满爱的物种,我们有决心进化为完美的人类。那才是我们的目标,那是‘后天的神圣’。”

《1970年代欧美金曲,为什么改变了整个世界》是“老鸣TV”里科技与人文结合最好的例子。他讲道,在模拟录音技术达到顶峰,以及无线广播、黑胶唱片、MTV音乐节目的推动下,音乐成为70年代最主要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强烈的需求催生了巨大的商机,倒逼创作进步。而且,在当时的世界环境下,音乐强调符合普世价值,将不同的文化元素集合在一起,呈现怜悯与平静、原谅与包融,鼓励人们抛开分歧、直视内心,这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每一个人。

6c663cb62523180c886641c2eafabf73.jpeg

在这个视频里,老鸣讲了1970年代音乐的影响和背后的故事。

即便在今天,因科技进步而演变的音乐,依然动人。很多人在视频下面留言,“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热泪盈眶”“温暖又治愈”。

曾经老鸣以为10岁以下的小朋友不会看他的节目,后来他收到很多父母的留言,说孩子每天都在等他更新,或者感谢他让孩子喜欢上了科学。他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布鲁诺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被烧死,伽利略向宗教裁判所认罪,英国发生了反机器的卢德运动。科学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应该输出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05366471ec316d99b23877d631d9c204.jpeg

自己的节目能被小朋友喜欢,是他最欣慰的事情之一。

他很开心,如今,有很多人在做着和他一样的事情。

他在抖音关注的@李永乐老师 @李论科学 @思想史万有引力 等科普博主,持续创作着优质的科普视频。化学工程专家金涌、古生物学家朱敏、太阳物理学家汪景琇、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等两院院士,卢静、曹则贤等中科院研究员,以及高校教授,组成科普“国家队”,在抖音实现老中青三代接力。

877dfef74c65d5bcbcacc58e60d6f8a2.jpeg

院士们在抖音进行科普,满足小朋友的好奇心,也为高考生选专业支招。

老鸣对此深感敬佩,“院士们搞了一辈子科研,当然没必要再追逐名利,他们会出现在公众平台去做科普,是因为怀着崇高的理想,想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完成启蒙教育,站好最后一班岗。我也是站好我的最后一班岗。”

他决定要继续把科普做下去、做得更好。因为,科学可以改变世界,而科普,可以让我们奔向更好的世界。

作者:李娜

推荐阅读

牛肉价格大跳水,养一头亏五千

dc18b9a4ad3c812dad4009ac0fd8a0a0.jpeg

以色列面临又一场大战?

143f7049b5498686b62fe6ab8ee8fa7b.jpeg

阅读  6297
写留言
7bd7f9567dfe704bbdd723c9d0029682.png
中国新闻周刊
34 110 12 写留言
复制 搜一搜 分享 收藏 划线

人划线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