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观存在的事物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到计算机中,经历3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数据世界。
二.信息世界: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
3.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如,学号);
4.域,属性的取值范围(性别的域,男、女);
5.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学生(学号,姓名,性别));
6.实体集,同类实体的集合(全体学生);
7.联系,一对一(1:1)、一对多(1:n)、多对多(m:n)。
三.数据世界
1.数据库系统(DBS)是由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DBA)组成。
2.E-R图:矩形表示实体,椭圆表示实体的属性,菱形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四、关系模型
1.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2.元组,也称记录,关系表,关系表中一行对应一个元组,元组由分量组成
3.属性,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
4.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5.候选码,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
6.主码,当有多个候选码时,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五、传统的集合运算
1.并(),属于R或者属于S 2.差(-),属于R而不属于S
3.交(),既属于R又属于S 4.广义笛卡尔积,n+m列的元素集合,RxS个元组
六、专门的关系运算
1.查询(选择) 2.投影Π 3.连接
连接,它是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
等值连接,从关系笛卡尔积中选取A、B属性值相等的元组
自然连接,分量相同,结果去除重复列
七、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1.模式,也称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3.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物理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是对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4.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概念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5.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内模式改变,概念模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