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代码/无代码 vs 低代码 如何分类?如何区别?到底有什么不同?分析超过20款零代码低代码产品

本文探讨了低代码和零代码的概念,指出低代码平台用于特定领域的应用,而零代码则尝试建立一套全新的可视化语言体系。通过分析20多款产品,文章列举了低代码/零代码平台的分类,包括编译型、BPM型、云表单型、API管理型以及大型平台内部构件,并提供了代表性的平台实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低代码/零代码的概念,也出来一段时间了,平台和产品也一大堆。最近专门测评了一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申明一下:SaaS也是0代码,这个不在讨论的范围内。产品千差万别,概念上做细致的区分原本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儿,不敢保证绝对正确。

我们先来看一下低代码的基本公式(共识):

领域内应用 = 领域内基本模型 + Δ

(Δ为可编程部分,也就是需要用低代码实现部分)

首先,这个低代码一定是某一个“领域内”的,常见的领域有“BPM工作流”、“表单”、“BI”等等,不排除以后还有别的,例如AI、区块链等等。

其次,要弄清楚哪一部分是低代码?哪一部分不用写代码?这部分低代码是如何产生的?对于一些特定领域内的需求,用户量往往比较大,而产品的功能的场景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功能场景可以抽象出一个基本的“模型”出来,如果用面向对象的观点来看,这个模型就是由很多封装好的对象或组件构成,对象或组件内,以及集成了一些方法或API,供开发时候使用或配置。重点来了:由于应用内部的逻辑部分很难抽象成具体的模型,也很难通过简单配置实现,因此这部分通常需要用到代码—低代码由此产生。

本文提到的零代码,是指建立一套全新的可视化的语言体系,这套体系不需要写代码!这个东西可能产生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过程比较复杂,概括起来过程大概是这样:

对互联网应用使用到的对象,前端、后台,全部抽象出来,再封装;几百个基础对象,要够基础,同时保证“触发条件、属性、函数”三证齐全;

然后需要构造一套类似“Scratch”一样的机制,用于表达逻辑—iVX使用的是“逻辑事件面板”;使得逻辑是完备的,这样应用就不会由功能上的限制了;

最后也是技术难度比较大的一步,需要专门写一个编译器,将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