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理工大学付时尧、高春清研究团队提出了面向高维光子学的智能混合光场调控策略,首次在单一超表面器件上实现了激光光场波矢、相位、模场分布、振幅、OAM和SAM 6个自由度的协同调控,构建了288维超高维光场,通过实验验证了调控效果与精度,开创了光场高维多自由度调控新范式,为量子计算、集成光子学等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挑战:传统光场调控的“臃肿”困境
在超大容量光通信、高密度光存储和量子信息技术等前沿研究领域,光场的多自由度协同调控及高维拓展能力一直以来是一项核心需求。然而,现有多自由度调控技术往往依赖庞大光学元件或复杂系统,难以在单一紧凑器件上同时调控波矢、相位、振幅、偏振、轨道角动量(OAM)及自旋角动量(SAM)等多个自由度,并且维度十分有限,成为集成化光子学发展的瓶颈。
难点:如何让“多线程”调控成为可能?
光场的每个自由度对应不同的物理特性,通常需分步调控,导致系统复杂且效率低下。其中,OAM作为真正的高维自由度,解决多模调制强度串扰的问题也是一项关键挑战。因此,如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通过单一元件直接实现多自由度的协同调控以获得高维光场,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
攻关:智能混合策略打破维度限制
本文提出一种智能混合调控策略,将衍射理论、深度学习与几何相位技术结合:

图1. 智能混合调控策略示意图。
基于衍射理论设计相位分布,精确控制光场传播方向与初始相位;采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赋能OAM调控,生成相位全息图,有效解决高效解决多模式OAM叠加的强度串扰问题,同时保证与其他自由度协同调控的相位叠加可行性;最后通过几何相位集成SAM,实现六自由度的高维协同调控。
亮点:6自由度288维光场
实验表明,该策略可在单一器件上实现6个自由度、288维光场的协同调控:
简单灵活:基于智能混合调控策略生成调控全息图可在包括但不限于超表面、液晶等双折射材料器件上直接实现,在光学系统中“即插即用”,操作简单,无需复杂校准;针对多任务场景兼容,使用方式灵活。
精准可控:实验验证相位定性调控精准,定量调控相位误差仅为0.02,轨道角动量强度误差平均在0.0036,在5%调控器件加工误差下均可进行高精度调控。
无限扩展:由于OAM的无限正交特性,当前288维光场仅占理论容量的“冰山一角”。团队已验证单器件同时调控151个OAM模式(从-75到+75阶),此外,波矢、相位、振幅等均可扩展至更高维度。因此,光场调控维度可以进一步提升。

图2. 6自由度288维光场实验验证结果。
应用前景:从量子计算到集成芯片
该技术可应用于超大容量光通信、高密度光存储和量子信息技术等尖端领域,为光场的多自由度精准调控提供了新范式,为集成化高维光子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论文信息
Zhou, S., Li, L., Gao, L. et al. Hybrid strategy in compact tailoring of multiple degrees-of-freedom toward high-dimensional photonics. Light Sci Appl 14, 167 (2025).
文献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