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加载的过程
加载是类加载的一个阶段;虚拟机在运行时把描述类的信息的class文件数据加载进入内存,并对数据进行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与卸载七个阶段。
其中验证,准备,解析,三个阶段合起来称作为连接。类加载到初始化这一阶段结束。
加载:
加载期间,虚拟机执行三件事:通过全类名获得class文件的二进制流;将字节流的静态数据结构转化为运行时的数据结构;在内存中(经常在方法区)生成这个 java.lang.Class 对象(注意不是本类的对象,这正是反射里面讲的 Class 类的对象,在内存中唯一)。
加载或许还未完成,连接过程可能就已经开始了,但这两者的先后顺序是不变的。
验证:
确保class字节流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的要求。包括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符号引用验证。
准备:
正式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的初始值,这些类变量都将在方法区分配空间(类变量指的是用static修饰的,类级的变量,需要与实例变量区分)。另外这里说的初始值一般是0,false,null,不是Java语言中设定的初始值,实际值是在初始化阶段设置的。
解析:
解析阶段是虚拟机将class字节流中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解析的具体内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
初始化:
这个初始化叫 <cinit>(类初始化,与<init>实例化不同);而且父类初始化一定比子类初始化早。<cinit>是初始化类级变量的,<init>是初始化实例变量的。
- <cinit>会找到一切类级变量进行设置初始值,按照变量在类的代码顺序进行。这样的化,在前面的静态变量肯定无法访问位于其后的静态变量的值。
- 如果没有类级变量,那么<cinit>不是必须的。
- 接口中不能使用静态语句块,接口中只能包含除抽象方法之外的常量,所以也会有<cinit>,但是接口与类不同的是,接口执行<init>不需要先执行父接口的<init>
什么情况下进行初始化
- 遇到 new getstatic putstatic invokesataic :即使用 new 进行实例化之前类必须进行初始化(注意区分类的初始化,和类的实例化)的时候,读取或设置一个类的静态字段(被final修饰在编译器已经放入常量池的除外),以及调用一个类的静态方法的时候,必须先初始化。
- Java 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
- 初始化一个类之前,需要先初始化其父类
- 虚拟机启动时用户指定的主类需要进行初始化
- 还有一种情况现在保密
注意除了以上的五种情况,其余关于类的引用都属于被动引用,不会对类进行初始化,比如:
- 通过子类引用父类的静态字段,Sub.value 只会初始化父类,因为访问静态字段,只会初始化定义这个静态字段的类。
- new 对象数组 ,数组指定的类型不会 进行类的初始化。Object [ ] O = new Object [10] 。
- 常量在编译的时候就会存放到调用类的常量池中,所以调用常量,不会初始化常量所在的类。
输出OKJD;
类与类加载器:
对于任意的一个类,都需要类和类加载器共同去确定虚拟机中类的唯一性。如果类加载器不一样,会在equals,isInstance,instanceof的方法上产生影响。
但是从Java虚拟机的角度来说,一种是启动类加载器(C++编写),一种是其他加载器(独立于虚拟机,由Java语言实现);
总之就是三个:
- 启动类加载器
- 扩展类加载器
-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
双亲委派模式工作原理
(引用:https://blog.youkuaiyun.com/javazejian/article/details/73413292)
双亲委派模式要求除了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外,其余的类加载器都应当有自己的父类加载器,请注意双亲委派模式中的父子关系并非通常所说的类继承关系,而是采用组合关系来复用父类加载器的相关代码,类加载器间的关系如下:
其工作原理的是,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请求,它并不会自己先去加载,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托给父类的加载器去执行,如果父类加载器还存在其父类加载器,则进一步向上委托,依次递归,请求最终将到达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如果父类加载器可以完成类加载任务,就成功返回,倘若父类加载器无法完成此加载任务,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去加载,这就是双亲委派模式,即每个儿子都很懒,每次有活就丢给父亲去干,直到父亲说这件事我也干不了时,儿子自己想办法去完成,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实力坑爹啊?那么采用这种模式有啥用呢?
双亲委派模式优势
采用双亲委派模式的是好处是Java类随着它的类加载器一起具备了一种带有优先级的层次关系,通过这种层级关可以避免类的重复加载,当父亲已经加载了该类时,就没有必要子ClassLoader再加载一次。其次是考虑到安全因素,java核心api中定义类型不会被随意替换,假设通过网络传递一个名为java.lang.Integer的类,通过双亲委托模式传递到启动类加载器,而启动类加载器在核心Java API发现这个名字的类,发现该类已被加载,并不会重新加载网络传递的过来的java.lang.Integer,而直接返回已加载过的Integer.class,这样便可以防止核心API库被随意篡改。可能你会想,如果我们在classpath路径下自定义一个名为java.lang.SingleInterge类(该类是胡编的)呢?该类并不存在java.lang中,经过双亲委托模式,传递到启动类加载器中,由于父类加载器路径下并没有该类,所以不会加载,将反向委托给子类加载器加载,最终会通过系统类加载器加载该类。但是这样做是不允许,因为java.lang是核心API包,需要访问权限,强制加载将会报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