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二十来名,不知如何评价这场考试。
东亚十二强以来,我发现中国队是自己最好的比喻。总对自己有不小的期望,却没有把握中该把握的机会,中间也许有转机,最后也还是从“理论可能”变成出局。
我不能习惯这样的出局,但是我这次还是出局了。
大家大都得到了与自己实力匹配的成绩,大鼎依然稳健,lx王者归来,csz因英语马失前蹄,他们从高中以来,一直都能拿出比我更好的成绩,不管考场内考场外的各种因素,我的确要承认我目前的实力远远不够。
单把每一科提出来看,自己都没有做到理想。
语文是高中最低分,无论是选择、阅读还是作文,都出现了极大的滑坡。自己这半个学期的确没有在语文上下功夫,甚至不愿听讲,哪怕我至今都不知道zcl的课与语文成绩有何关系,这的确是自己做的不够的地方。阅读刷题还是要做,不能躺在自己的整理笔记上等待死亡。选择的两个诗鉴让我感到无从下手,再做点题也许能让自己找到感觉。令人奇怪的是,自从作文题目转型以来,自己的考场作文就没再拿过高分,这回甚至只是个起平分,难道老师真的喜欢格式鲜明,引经据典的空话吗?这还是自己的问题,相比于csz、大鼎、lc,自己肚子里能拿出来的材料太少太少了,在我对《中华史》嗤之以鼻时,人家已经将其中的精华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总而言之,当你拥有lc一样的刷题量并有自己的思考时,你也会有lc一样的视野。
还必须承认的是,数学是自己高中学习的最大短板,没有之一,是严重低于平均水平的短板,是拉分的无底洞,是需要痛下决心补上的科目。自己觉得自己思维不错,难题却磕不过别人,简单题又做不对,这种人是最废物的。下周去看看小分,看看和自己的估分差在哪里,有偏差一次两次是偶然,每次就是自己的大问题。而且考数学最忌状态不对,想想自己在考场上,要么为题目简单而沾沾自喜,什么错都能出,要么因题目难而束手束脚,大脑一片空白。把考试当成一场认真的作业,字字读字字读,提醒了自己多少遍就是不听,笔记上明明白白记的考前多次浏览的tips考时就是能忽视。最可怕的不是你哪个知识点不会,哪个关键点没记下来,而是你知道这些见到题目却还是一错到底,四分之π那个题是自己侥幸心态的集中体现,为什么自己不回过头来看看呢?接下来的半学期要做的不是刷多少导数大题,而是把整个理科的答题习惯稳定下来,不再因为看不见什么而丢分。
英语。这学期来了康三,仿佛就能给自己英语最近的疲软找些借口,自己看看自己和大鼎差了几分。《新思维》是本不错的书,要见缝插针的学完。qzp虽然忙竞赛,但人家还是把4795啃下来了,你呢?就比人家晚一点背,现在还知道几个单词?就凭你和人家毅力的差距,你迟早要完。听力先放一边,题该做还得做,你不接受某科老师,你的那科绝对爆炸。
物理。曾经不给自己添乱的科目也来捣鬼了,上学期期末足见自己电学非常不扎实,刷了一本题霸,刷出来什么了?为什么lc做题能做出效果,csz做题不多也能稳稳拿到分呢?答题习惯太差了,太纵容自己了,考试时,答案是你想翻就能翻的吗?这次的错题,多选说明自己思维定式,能力根本不强,大题说明自己完完全全就没把自己的总结放在心上,也体现了答题习惯的弊病。一次次交学费,总有个到头的时候吧。
又到了老毛病,化学。自己化学能力本身就不及格,再白送几个,你不炸谁炸?这回复习比较到位,想和csz较较劲,最后啥结果呀? 你多久没扣在10分以内了?每次让自己注意细节,每次都不行,考试虽重要,千万别因此被压得脑子不动了,没什么大不了。取代那个题,为什么别人没有B
r的疑问,你就纠结错了?每个选项都要思考,都不能放过。这回终于没再错化学方程式,以后也要做到。至于“丙看成乙”,扇自己耳光然后平时认真看好题目的每个字胜过千言。
生物,这可是你计划中的翻盘学科,你是花费时间最多的,是你要冲击高分的科目。结果啊,要不是选择1分,生物就是惨案了。你凭什么就认为你都会题简单?都是作的,既然平常做题不看完选项,考试自然习惯如此,爆炸属活该。另外,没看完怎么了?你选不出来的核心原因还是你不会,你以为你复习全面到哪去了?课本原话都不会。csz说:“读三遍课本不如认真读一遍”,你好好去看流程图了吗?以后课本不读多,笔记不多看,要看就看准了,别缺胳膊少腿,流程图中的文字等容易忽视的部分要尤其注意,生物提分不难,复习也要用心。
打到这里是九点半了,今天给自己放个小假,今后恶仗连连。竞赛、高考、学考,自己已到了比S.H.E.L.D.更危急的时刻。接下来的日子要有计划,不懈怠。相比于期末,这次已经略有回暖了。想要成为lc,必要经lc之磨砺。做题习惯是重中之重,不然迟早让自己付出后悔终生的代价。杯水将溢,切要端好了。
期中过去了,总不能因为又达不到预期就不学了吧?继续埋下头去,你会得到你想要的。
风雨兼程,要以最好的姿态示卿。
√。
期中反思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2-12-09 09:32:50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