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呢,介绍了TCP/UDP的服务端的实现。但是,它们有很大的缺点,比如说,效率很低,开销太大等。因此,接下来我们先介绍select网络模型。
我们在TCP的服务端里边,接收一个客户端的时候,我们调用accept函数,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客户端的socket,我们在主线程里边不停的接收客户的连接,每当有客户连接时,我们就会在开一个线程,用于对客户的服务。因此,如果有N个的客户进行连接的话,那么线程数量就会有N+1个(N个服务线程+主线程),若N比较大,则线程就会非常多,以至于将整个电脑都给拖垮掉。而我们的select模型呢,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接下来看下它是如何实现的。
首先,TCP的服务端一样,它需要初始化环境,然后执行绑定,监听等操作。但是之后,我们会直接开一个线程来对客户进行服务,然后才是我们原来的一个循环,来接待客户的连接。接下来看一个结构体,其声明如下:
typedef struct fd_set {
u_int fd_count; // 有多少个socket
SOCKET fd_array[FD_SETSIZE]; // 客户端socket数组,FD_SETSIZE为64
} fd_set;
当我们调用accept来获取客户端的连接之后,会调用FD_SET这个宏,它实际上是会将我们的客户那个socket保存到fd_array这个数组里边去,因为这个数组最大为64个,所以最多只能有64个客户端进行连接。
我们把服务客户的那个线程叫做工作者线程,在里边我们会调用一个函数叫做select,其声明如下:
int select(
int nfds, //已经忽略了
fd_set FAR *readfds, //可读fd_set的地址
fd_set FAR *writefds, //可写fd_set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