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做STM32的IAP程序,为了提高可靠性,采用了CRC32校验。STM32有硬件CRC,采用的校验方式为CRC32-mpeg2。上位机是用python写的,在计算CRC校验值时,最初查到了binascii.crc32,但是发现它并不是CRC32-mpeg2。
google了一下,找到了某位前辈写的代码。考虑到STM32采用的是小端模式,对此进行了处理。但是不能进行反复计算,所以又对程序进行了改进。
def generate_crc32_table(_poly):
global custom_crc_table
for i in range(256):
c = i << 24
for j in range(8):
c = (c << 1) ^ _poly if (c & 0x80000000) else c << 1
custom_crc_table[i] = c & 0xffffffff
def crc32_stm(bytes_arr, *args):
length = len(bytes_arr)
k = 0
if(args):
crc = args[0]
else:
crc = 0xffffffff
while length >= 4:
v = ((bytes_arr[k] << 24) & 0xFF000000) | ((bytes_arr[k+1] << 16) & 0xFF0000) | \
((by

本文介绍了在STM32 IAP程序中,为确保数据可靠性使用CRC32-mpeg2校验的过程。起初,使用了Python内置的binascii.crc32函数,发现其并非CRC32-mpeg2标准。通过谷歌搜索,找到了符合要求的代码,并针对STM32的小端模式做了相应调整。然而,原代码不支持反复计算,因此对程序进行了优化以满足需求。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285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