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人件》,最大的疑惑来自于书名,这样一本书应该叫《管理者的自我修养》。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的软件项目管理者,读完本书便可见一斑。作者认为失败的项目往往缺乏到位的管理。而在管理中,社会因素高于技术甚至高于金钱。这就意味着在软件开发中,管理者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而管理者的所作所为对于项目成功与否举足轻重。
对于一个项目的开发,管理是比技术更重要的难关。商业项目与科研项目有本质的区别,大部分的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实际上是对高科技研究成果的运用,因而技术问题实际上是易于解决的一方,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则非常复杂,在实际工作中更为重要。作者举证了大量实例,塑造出一个理想管理者的精神状态。
管理者自我修养第一课,是要明白开发的本质迥异于生产。软件开发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脑力管理,它完全区别于流水线生产,员工也不是其中的零件。因此管理的人性化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甚至可以鼓励开发中的错误,生产流水线中,若有任一环节出错,必将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积滞,而开发中的错误,有时意味着新的尝试和转机,创新是开发的重要因素。种种特征表明,管理者需要更加的灵活和更多的思考。
管理者应当追求什么?高效产能。我们从《人月神话》中可知,人员数量和时间开发中是不可以相互替换的。所以,管理者不用妄想通过加班来弥补人员管理不当造成的产能低下。高强度的加班只会消磨员工的工作热情,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实际上对于常能提升得不偿失。高效的产能往往来自于人员管理 ,管理者得作用不是让大家去工作,而是创造环境,让大家可以顺利开展工作。而高效产能也意味着我们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赶项目进度。产品制造者的自信来源于产品的质量,追求质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者的工作往往是创造顺利的工作环境,触发员工的高效工作。管理要做的好,就应该保证为大家提供足够的空间、足够的安宁以及足以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让大家创造自己的可工作空间。而对于员工工作度量的数据应当是保密的。一方面度量数据需要员工的全力配合,而且即便如此,一些担任团队催化剂的员工的工作量是不易测量的,另一方面,管理者虽然可以通过度量数据决定某个员工的升职或开除,但这样的度量用于针对某些员工,造成员工不必要的压力,并不利于效率提升。领导力不应该是一种压榨,而应该是一种服务。顺利的工作环境不仅仅提高了产能,也减少了人员流失。要知道,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人员替换往往会造成额外成本。
那么管理者应当如何去建立一支高效团队呢?从一开始就找到正确的人至关重要。组就团队后,管理员需要给团队成员足够的信任,让员工真心实意的接受企业的经营目标,触动员工的自发竞争,但这种竞争不应该影响团队凝聚力。建立团队对质量的执着追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打断,减少碎片化时间。建立员工的精英意识,允许和鼓励员工的差异性。
管理者的终极罪恶是浪费大家时间。管理者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守时,并以此要求员工,相互等待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团队工作中拒绝官僚主义,无需思考的文案工作是一种浪费。管理者要能够合理评估风险,风险有时可以调动员工的激情,但是冒着不达标的风险,显然是一种浪费,面对风险,管理者需要给出详细的措施、合理的管理。组织会议要有确定结束会议的条件,而不只是时间条件,参与者仅局限于与利益相关的人,人数越少越好,要能够保证与会人员目标的一致性。
《人件》这本书中索提出的管理状态是相当理想化的。但是在现实企业盈利面前,管理者与员工往往会慢慢走向对立面,团队的凝聚力瓦解、产能降低、人员流失,团队失去了整体工作效率大于部分总和的意义,从而面临自毁。正如网络上的一句评论,读《人件》,不是了解一种管理方法,而是学习如何尊重人,发挥人的潜能,通过人来创造高效率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