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IS缓冲区制作全攻略:5种方法详解与实战指南
缓冲区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核心功能之一,广泛应用于设施服务范围划定、环境影响评估、灾害风险区划等领域。QGIS提供多种灵活方式生成缓冲区,本文将系统讲解5种主流方法,涵盖基础操作到进阶技巧,助你轻松应对不同场景需求。
一、基础入门:使用处理工具箱的“缓冲区”工具
适用场景:快速为单个图层生成固定距离的缓冲区,适合简单分析任务。
操作步骤:
- 加载数据:导入需分析的矢量图层(如学校点位、道路线等)。
- 打开工具:点击顶部菜单栏
处理 > 处理工具箱,搜索并双击 “缓冲区” 工具。 - 参数设置:
- 输入图层:选择目标矢量数据。
- 距离:输入缓冲距离(单位与图层坐标系一致,如米)。
- 分段:控制缓冲区边缘平滑度(数值越大越圆滑,默认24)。
- 融合结果:勾选后,重叠缓冲区将合并为单一多边形。
- 执行与输出:指定保存路径(如GeoPackage或Shapefile),点击“运行”生成缓冲区。
示例:为城市公园生成500米服务范围,用于分析绿化覆盖率。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80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