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自动化建设是质量和效率提升的一个基础手段。从各产品业务测试的角度上,在自动化测试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从整个品质中心上,各个组都在支撑多产品的质量保证工作。出于提升自动化建设基础服务的专业度和深度,同时减少重复建设的成本,2016年品质中心成立联合项目,有组织性协作开展中心层面自动化体系和自动化平台的建设工作。
本人在9月份加入自动化建设UTP团队,PM角色。主要负责项目的管理,运作等。以下是在UTP项目实践中几点经验教训的总结。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上,一个是运作管理上。供各位有相关工作的同学做参考。
若对总结有异议,欢迎共同探讨。
技术上
经验一,系统分层实现。
我们整个自动化平台主要有四个子系统,任务系统,用例系统,资源系统和报表系统。以下是UTP整体的架构图。
前期的想法很简单,每个人认领一个系统开发,这样各自比较独立,只需要沟通好对应的接口即可。这样的做法,起初确实能快速的把整个自动化平台搭建起来了。但是随着规模和用户使用上来,出现了一个问题,即慢慢的由原先任务系统对用户有页面交互外,用例和资源系统逐渐出现较复杂的交互页面。如用例系统需要用户配置用例工程代码路径,用例选择更复杂的能够配置是否需要并发,怎么并发。资源系统需要能够展示资源列表,配置标签组等。
而这些由系统各自开发人员开发,就会带来一个问题:一个系统开发需要掌握后台和前端两块的开发,而每个人的经验不一样,有些没接触过,有些接触过又各自熟悉语言不一样,这样就导致前端页面的交互开发速度慢,风格不一致,且选取实现的语言也会不统一。这是早期为了快速实现功能遗留的技术债,没有合理的做系统分层。因此在今年上半年,随着前端人力richer的加入,慢慢的将前端的开发专人负责,分层实现。
这样带来的好处是:一是页面交互体验,不涉及接口的变动,可直接由专人修改;二是,在开发效率上,专人专职,熟练度和深度都有提升,交付速度也能随之提升。
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