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读者小R,给我讲述了他的职场经历。
小R,2008年通信专业硕士毕业。先去了华为,做了1年觉得有点苦,就去学了1年英语,后来跳槽到摩托罗拉。
呆了12年,自己也熬到了技术经理的岗位。其实,2013年就开始觉得外企发展不如以前好了。
那个时候很多通讯人转型互联网,期间小R也聊了几家互联网公司,觉得行业不稳定,于是想等等,有更好的机会再跳。正好小孩出生,就先稳一稳,一晃又是5年。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公司传出裁员的消息,自己又被重新推到职场上。
找了一圈,发现处境非常窘迫:现在外企收缩没位置;创业吧,感觉自己拖家带口受不了这个苦;去民企做管理?很多都不接受35岁以上的人。
小R不敢相信,自己堂堂名牌大学硕士生,很好的行业,一直勤勤恳恳,而且很早就开始做管理岗了,竟然在40岁以前会面临失业......
其实,小R在多年的职业生涯当中,已经不知不觉地陷入了”能力陷阱“。
什么是”能力陷阱“呢?职场当中,一旦我们定义了自己的工作,就会不自觉地忽略和自己工作无关的一些能力提升,甚至会排斥能让其他能力提升的事情。能力是优势,也是陷阱。
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
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但却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丧失了许多职业发展的机会。
每一个职场人都要特别警惕这种“能力陷阱”,避免把大量时间花在日常琐事上。
如果你想跳出能力陷阱,就要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转变到进行更多策略性思考、在日常工作外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提升影响力等,能够给你持续带来价值的工作上面,这样你的职业发展才会有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