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个部分,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其中,程序是按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够正确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
软件生存期模型也被称为软件过程模型,是从软件项目需求定义直至软件运行维护为止,跨越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1、瀑布模型(文档驱动)(带反馈环)
特点:
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必须等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开启后一阶段的工作。
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就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档。
2)推迟实现的观点
瀑布模型在编码之前设置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各个阶段,分析与设计阶段的基本任务规定,在这两个阶段主要考虑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不涉及软件的物理实现。
清楚地区分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尽可能推迟程序的物理实现,是按照瀑布模型开发软件的一条重要要的指导思想
3)质量保证的观点
每个阶段都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没有交出合格的文档就是没有完成该阶段的任务
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所完成的文档进行评审,以便尽早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瀑布模型的优点
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化的方法。
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
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是经过验证的。
瀑布模型的缺点
由于瀑布模型几乎完全依赖于书面的规格说明,很可能导致最终开发出的软件产品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
瀑布模型只适用于项目开始时需求已确定的情况
适用情况
开始时需求已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