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力扣(LeetCode)
描述:
神奇字符串 s 仅由 '1' 和 '2' 组成,并需要遵守下面的规则:
- 神奇字符串
s的神奇之处在于,串联字符串中'1'和'2'的连续出现次数可以生成该字符串。
s 的前几个元素是 s = "1221121221221121122……" 。如果将 s 中连续的若干 1 和 2 进行分组,可以得到 "1 22 11 2 1 22 1 22 11 2 11 22 ......" 。每组中 1 或者 2 的出现次数分别是 "1 2 2 1 1 2 1 2 2 1 2 2 ......" 。上面的出现次数正是 s 自身。
给你一个整数 n ,返回在神奇字符串 s 的前 n 个数字中 1 的数目。
示例 1:
输入:n = 6
输出:3
解释:神奇字符串 s 的前 6 个元素是 “122112”,它包含三个 1,因此返回 3 。
示例 2:
输入:n = 1
输出:1
提示:
- 1 <= n <= 105
方法:双指针
思路与算法
首先题目给出神奇字符串 s 的定义:
-
仅由 1 和 2 组成。
-
串联字符串中 1 和 2 的连续出现的次数可以生成该字符串。
并给出了字符串 s 的前几个元素:1221121221221121122…。现在要求求出 s 的前 n 个数字中 1 的数目,1 ≤ n ≤ 105,那么我们可以按照定义来构造长度为 n 的字符串 s,然后统计 s 中 1 的个数即可。那么如何通过现有的开头字符串来构造剩下的字符串呢——我们可以初始化字符串 s = 122,用指针 i 来指向现在需要构造的对应的组的大小,用指针 j 来指向现在需要构造的对应组的位置,此时 i = 2,j = 3。因为相邻组中的数字一定不会相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 j 的前一个位置的数来判断当前需要填入的组中的数字。又因为每组的大小只为 1 或者 2,这保证了 j > i 在构造的过程中一定成立,即在指针 j 处填入组时一定能确定此时需要填入的组的大小。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往下进行构造直到字符串长度到达 n。
上述的过程中我们初始化字符串 s = 122,所以当 n < 4 时我们无需再往下构造,此时直接返回 1 即可。
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gicalString(int n) {
if (n < 4) {
return 1;
}
string s(n, '0');
s[0] = '1', s[1] = '2', s[2] = '2';
int res = 1;
int i = 2;
int j = 3;
while (j < n) {
int size = s[i] - '0';
int num = 3 - (s[j - 1] - '0');
while (size > 0 && j < n) {
s[j] = '0' + num;
if (num == 1) {
++res;
}
++j;
--size;
}
++i;
}
return res;
}
};
执行用时:4 ms, 在所有 C++ 提交中击败了95.31%的用户
内存消耗:6.7 MB, 在所有 C++ 提交中击败了90.97%的用户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O(n),其中 n 为字符串 s 的长度。
空间复杂度: O(n)。需要构造长度为 n 的字符串。
author:LeetCode-Solution
博客围绕力扣的神奇字符串问题展开,该字符串仅由1和2组成,其连续出现次数可生成自身。要求计算前n个数字中1的数目。采用双指针方法构造长度为n的字符串并统计1的个数,给出C++代码,还分析了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18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