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tack快速安装文档

1、环境准备

1.1 准备软件工具

请准备以上的软件,并通过 MD5 校验工具核对校验码,以确保软件完整无损。

1.2 核对硬件设备

以单节点服务器作为部署案例,对服务器硬件需求如下

  • 服务器 :CPU 支持 64 位,支持 Intel VT 或 AMD VT 硬件虚拟化技术,不低于 8 核
    心;内存不低于 16GB;至少 1 个 SATA 硬盘,容量不低于 1TB;至少配备
    1 块千兆网卡;
  • 网络交换机 :至少配备 1 个千兆交换机,推荐万兆交换机;若干五类跳线;

1.3 镜像刻录U盘

  • 前文所述,管理员已经获取安装光盘。在 Windows 环境下,管理员使用 UltraISO 工具可 把 ISO 文件刻录到 U 盘。
  • 打开 UltraISO,点击“文件”按钮,选择打开已下载好的 ISO 文件: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1.1 在 UltraISO 打开 ZStack DVD 镜像

  • 在 UltraISO 点击“启动”按钮,选择“写入硬盘镜像”: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1.2 在 UltraISO 写入 ZStack DVD 镜像

在硬盘驱动器列表选择相应的 U 盘进行刻录,如果系统只插了一个 U 盘,则默认以此 U盘进行刻录和写入,在刻录前,注意备份 U 盘内容。 其他选项,按照默认设置。点击“写入”按钮。在新界面中点击“是”按钮进行确认,UltraISO 将会把此 ISO 刻录到 U 盘。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1.3 在 UltraISO 确认写入 ZStack DVD 镜像

至此,ISO 镜像已经刻录到 U 盘。此时 U 盘可用来作为启动盘,支持 Legacy 模式和 UEFI模式引导。

1.4安装操作系统
管理员需要预先在服务器进行以下配置:

  • 确认服务器内硬盘的数据已作备份,安装过程会覆盖写入;
  • 进入 BIOS,开启 CPU VT 选项;开启超线程 HT 选项;
  • 进入阵列卡配置,合适的 RAID 级别,以提供一定的数据冗余特性;
  • 设置 U 盘为第一启动顺序;

以上设置完毕后,服务器重启或上电后,进入 U 盘操作系统安装引导界面: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1.4 U 盘引导界面

默认选择“Install ZStack”开始安装操作系统。在进入安装界面后,已经预先配置默认选项:
时区—Asia/Shanghai,键盘–English(United States),一般情况下管理员无需更改配置。选择安装 ZStack 管理节点角色:1. ZStack Community Management Node 社区版(无限期使用社区版所有功能) 2. ZStack Enterprise Management Node (无限期免费试用版:可以免费添加 1台物理主机,并无限期使用全部功能。)教程选择社区版安装。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1.5 选择安装 ZStack 管理节点角色

管理员选择指定的物理硬盘,执行自动分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1.6 进行自动分区

  • 管理员在网卡配置设置不需要做操作,默认情况会把网卡开启。
  • 注意 Host name 选项不设置为带点的 hostname,如果设置带点”.”之后,安装 ZStack 管理节点后,会启动不起来。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1.7 网卡配置信息

如果默认网络配置方案不能满足需要,或者实际环境中无 DHCP 服务,可以选择“NETWORK & HOST NAME”进入网络配置页面:

  1. 选中待配置网卡
  2. 点击“Configure”唤出网卡配置选项卡
  3. 点击“IPv4 Settings”
  4. 点击“Add”添加配置项,并填写 IP 地址等信息
  5. 点击“General”选项卡
    这里写图片描述

6 进入“General”选项卡后,勾选“Automatically connect to this network when it is available”,确保该网卡在每次机器重启后都能自动启动。
7. 点击“Save”保存配置信息
8. 点击确认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1.9 网卡配置信息

9 确认自定义网络配置信息
10. 建议根据所 IP 地址配置 HOSTNAME,将地址中的点变短横,并点击“Apply”
11. 点击确认退回主界面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上述过程完成后,点击“Begin Installation”进行安装。
安装过程会自动进行。安装过程中,管理员需填写账号 root 的默认密码,建议配置合适的密码强度。

注意
如果安装 ISO 选择是 ZStack Expert Mode 在安装 ZStack 时有两种情况:

  1. 安装社区版本 命令如下:
     [root@zstack-1 ~]# bash ZStack-installer-2.0.1.bin
  1. 安装无限期免费试用版 命令如下:
     [root@zstack-1 ~]# bash ZStack-installer-2.0.1.bin -E

2、安装软件

安装 ZStack 操作系统后,在重新引导的过程,会自动化安装管理节点。 安装结束后,有帮助信息输出到屏幕。在 ZStack 安装过程默认设定 MariaDB 的 root 密码为zstack.mysql.password,同时在 MariaDB 创建用户 zstack,默认密码为 zstack.password ZStack 云管理软件安装到目录/usr/local/zstack/,并在系统执行环境提供命令行工具/usr/bin/zstack-ctl 和/usr/bin/zstack-cli。打开网址 http://your-zstack-ipaddress:5000/,将会访问 ZStack 网页控制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2.1 ZStack 登录界面


3、快速使用

3.1 配置资源

  • 通过浏览器(推荐 Firefox 或 Chrome)访问 ZStack
    网页控制台:http://your-zstack-ipaddress:5000/
  • 默认管理员账户为 admin,密码为 password,登陆访问。
  • 进入初始化向导后,一共有 9 个步骤需要添加物理资源,分别是:区域、集群、物理机、主存储、镜像服务器、计算规格、镜像文件、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

1.新建区域: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1 ZStack 登陆后进入初始化新建区域

2.新建集群: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2 ZStack 登陆后进入初始化新建集群

3.添加物理机:填写物理主机的 IP 地址或域名,填写 SSH 端口号和 root 用户名及密码。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3 ZStack 初始化填写物理服务器资源

4.添加镜像服务器: 选择【Sftp】类型,填写目标镜像存储的 IP 地址(如当前服务器 IP),输
入 URL 路径/zstack_bs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4 ZStack 初始化填写镜像服务器资源

5.添加主存储: 这里以本地存储为例,选择类型 LocalStorage,设置 URL 为服务器本地目
录某个文件夹的全路径,例如/zstack_ps: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5 ZStack 初始化填写主存储资源

6.添加计算规格: ZStack 默认提供计算规格【InstanceOffering-1】为 1CPU 核心-1G 内存,
这个计算规格可用于创建小型云主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6 ZStack 初始化填写计算规格信息

7.添加镜像文件: ZStack 默认提供用于测试的系统镜像,下载地址为:
http://cdn.zstack.io/product_downloads/images/zstack-image.qcow2
如果系统环境不能访问外网,管理员可在界面上填写路径:
file:///opt/zstack-dvd/zstack-image-1.4.qcow2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7 ZStack 初始化填写镜像文件资源

8.添加二层网络: 二层网络支持 NoVlaNetwork 和 VlanNetwork 模式。NoVlaNetwork 模式下,
指定的网卡连接交换机网口必须是 Access 模式;而 VlanNetwork 模式下,指定的网卡连接交
换机网口必须是 Trunk 模式。本例添加 eth0 作为云主机的数据流量。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8 ZStack 初始化填写二层网络资源

9.添加三层网络: 此处添加云主机使用的 CIDR,输入 192.168.1.0/24,DNS 默认为 223.5.5.5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9 ZStack 初始化填写三层网络资源

添加完成后,界面显示处理器、内存、主存储、镜像服务器、公有网络和私有网络资源: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10 ZStack 初始化后各项资源就绪

3.2、创建云主机
ZStack 初始化结束后,各项资源就绪。此时,管理员可以创建第一台云主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11 ZStack 创建云主机

云主机创建结束后,可打开云主机控制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3.12 ZStack 云主机控制台


关于更多的 ZStack 使用说明,请查看官方网站:http://www.zstack.io/

Z-Stack 3.0.x is TI's Zigbee 3.0 compliant protocol suite for the CC2530, CC2531, and CC2538 Wireless MCU. Supports the CC2592 and CC2590 RF front ends which extend up to +22dBm and +14dBm transmit power, respectively, and provide improved receiver sensitivity Z-Stack 3.0 combines multiple previous Zigbee profiles into one unified standard Incorporates the unified Zigbee Cluster Library which is at the foundation of dotdot, the universal language for IoT applications defining data objects, models and functionalities for embedded IoT applications Implements Zigbee Base Device Behavior specification, which defines a common set of mechanisms for network forming, discovering, and application provisioning to be used by all Zigbee devices Based on Zigbee PRO 2015 stack, it provides new and improved security modes, including Install Codes for out-of-band key exchange, and Distributed Security Networks for Coordinator-less network topology Supports Green Power Proxy, allowing energy-harvesting and ultra-low power devices to connect seamlessly to a Zigbee network Forwards and backwards compatibility with previous Zigbee PRO and application profiles is maintained Sample Applications included for quick prototyping, including door lock, thermostat, light and switch, and temperature sensor Zigbee Network Processor firmware, providing an abstracted access to the Zigbee Pro 2015 stack and Base Device Behavior functionality via a serial port for two-chip architectures Zigbee-based applications Over-the-air firmware upgrade and serial bootloader capability, allowing for future updates of deployed systems Compatible with TI's Z-Stack Linux Gateway, a reference implementation of an Ethernet-to-Zigbee gateway using a Linux-based platform as host processor, that makes it easy to integrate applications on top of an IP-based interface which abstracts Zigbee protocol functionality to the users.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