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籍介绍
书名: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作者: "Peter F. Drucker"
中文书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不用说,大家都如雷贯耳,是管理界公认的大师,美国管理学之父。
这本书面向的读者是知识工作者,而不仅仅是所谓的管理者。
全书共8章。
l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l 掌握自己的时间
l 我能贡献什么
l 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l 要事优先
l 决策的要死
l 有效的决策
l 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书中的许多道理似乎很常见,但是作者给了我们深刻的见解,帮助我们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这些知识。我的感觉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的谆谆教导。
强烈建议大家购买原书,来提高工作的效率
2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这本书是从"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这样一个话题开始说起的。
首先,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卓有成效"。
2.1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的应当和必须学习的。
大师对这个简单的论点,给了一个深入并深刻的分析。
l 高智力,富有想象力,丰富的知识并不能让一个人成为一个高效者。
高效是一种习惯,必需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养成。
l 乌龟比兔子更有效
一个脚印跟着一个脚印是高效的表现。而不是那种风风火火。
2.2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我们先要区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和"体力工作者(manual worker)"。
简单的说,体力工作者要求把事情作对(do things right),而知识工作者要做正确的事情(do right things).
这里也说明做正确的事情是高效的因素之一。
时代的发展要求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直接要求管理者要有高效性。
细致的管理'知识工作者'是不可能的,仅能给于的是帮助。(深刻)
知识工作者的动力在于高效和成就感。
2.3 谁是管理者?
这里要细分两个术语,经理/主管人员(manager),管理者(executive)。
这两者是不对等的。一般说来,manager是executive(实际上不一定),但是管理者的概念更广一些,但是也不象现在许多公司的定义:部门主管,网管,财务,人事,行政人员为管理者,在软件公司中,开发人员反而不是管理者了。
书中对管理者的定义如下:
管理者的定义:
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个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够实质的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2.4 管理者面对的事实
存在着四个因素导致管理者的低效。
l 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l 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工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
l 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
l 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Specifically, there is no result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ll the results are on the outside.
2.5 对高效的认识
天才和通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不要指望我们变成这样的人。
这不是高效之道。
建立组织的合理方式:如果某人在某个重要领域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技之长。
同时也要对其他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要有了解,在沟通和协作会有帮助。
管理在于知人善用。知人难,善用难。
2.6 如何学习高效
高效是一种后天的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来培养。
在思想上必须养成的习惯:
l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的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
l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l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l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他们会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
l 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理事务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3 掌握自己的时间
3.1 基本常识:
l 在大块连续性的时段中,效率最高。如果你有很多零星的时间,你可能什么也做不了。
l 对于某些人,早睡早起比把工作放到晚上效率高。
3.2 掌握自己时间的三步曲:
l 记录时间
依靠我们记忆来记录时间是非常不可靠的。
在你运用时间的时候,就要记录下来。最好让你的助手来记录。
l 管理时间1(减少工作)
§ 首先要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
无助于成果的事情,不要做。
对每个事情,要问“不做这件事,会有什么影响?”
§ 哪些事情可以让别人代为而有不影响效果?
§ 那些事情实际上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大胆减少无谓的工作是绝对无损于有效性的。
l 管理时间2(改善工作)
§ 对于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问题
找到原因,彻底解决它,或者规范制度来解决
§ 人员过多,造成的时间浪费
个人想法:软件项目管理也有相同的结论。
§ 组织不健全,会议太多。
会议太多说明了职责不明确。如果参加会议的时间占了1/4以上,说明了组织不健全。
会议时间长也是一个问题。
§ 信息功能不健全
这是不是信息不健全,是指:信息交流的问题。
信息表达方式不当也是个问题。
个人想法:
大多数管理者希望下属都忙起来,每天都有事干。这种希望浪费了很多时间,也会影响组织的创造性。
许多报告和审核,也浪费了许多时间,需要优化,或者技术上改善。
l 统一安排时间
把零碎的时间集中起来。方法因人而异:固定时间,单独办公;在家中办公等。
重要的一点是“集中的时间”要用于重要的事情。
3.3 总结
对时间的管理要持续不断的做记录,控制和管理,定期作出分析。
4 我能贡献什么
管理者重视责任,他会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的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
2)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对下属;
3) 各项管理手的运用,例如会议和报告。
对绩效的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直接成果
2) 树立新的价值观以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
3) 培养和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管理者失败的一个原因:出任一项新的职位时,不能或不愿为适应新职位的需要而改变。自以为过去做得成功了,因此满足于自己老一套的工作方法,结果必然遭到失败。
新职位对所要求的上述三种绩效之间的相对比重也会改变。
4.1 如何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
l 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实物”,他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
l 一个专业人员的产出必须与其他人的产出结合在一起。
个人想法:对于软件来说,软件本身做得多好是单方面的,必须和用户的产出结合起来。
l 一个专家尽管不能将几门知识整合为一,但他一定知道应该了解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方向、别人的限度和别人的理解,以使别人能够应用他的成果。
个人想法:这样的人才是决策者,要重用。
4.2 正确的人际关系
有效的人际关系的四个基本要求:
l 互相沟通
当代组织沟通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是从上向下沟通,缺乏从下向上的沟通。
期望下属能以贡献为重的管理者,会常常问他的下属:
“我们的组织和我,应该期望你有怎样的贡献呢?我们该期望你做些什么?如何才能使你的知识和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l 团队合作
能调贡献,有助于横向的沟通。
l 自我发展
个人能否有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是否重视贡献。
l 培养他人
重视贡献的管理者必然会同时启发他人寻求发展。
个人想法:许多知识工作者都在不停的考虑自我发展的问题,而似乎管理者并没有充分的注意到这一点。
4.3 有效的会议
l 首先要了解会议的目的
l 学一些使得会议开得有效的方法
比如:你可以主持会议,听取重要的发言,也可以是与大家共同讨论。但你不能既主持会议,又高谈阔论。
5 点点滴滴
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 角色对等
5.1 人际关系篇
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际关系上都比较重视贡献的管理者,往往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的工作也因此而富有成效,这也许是所谓“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真义所在。
在以工作或认为为主的环境下,如果我们不能有所成就,那就算我们能与人和谐相处,愉快交谈,又有什么意义呢?反过来说,如果能在工作上取得成绩,即使偶尔疾言厉色,也不至于影响人际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