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小奇~
还记得我们之前聊过的“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吗?当时那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今天,小奇又捕捉到一个重磅消息——在大洋彼岸,马斯克家的特斯拉Robotaxi也正式上路啦!这可真是让小奇的好奇心“噌噌噌”地往上涨!
那么,Robotaxi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它能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怎样的改变?今天,就让小奇带大家一起,深入了解这场关于未来出行的“大戏”!
十年磨一剑:Robotaxi“上路”的智慧与考量
说起特斯拉的Robotaxi,那可不是“一夜爆红”的。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首次提出了Robotaxi的概念,这张饼一画饼就是十年!2025年6月23日,特斯拉终于在奥斯汀中南部启动了试点服务。
首批上路的,是大约十辆Model Y改装车,副驾驶位置还贴心地配备了安全监督员。乘客得通过专用App预约,单程收费4.2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30块。这种“小规模、限定区域、邀请制”的策略,不仅能让Robotaxi在可控范围内测试和优化技术,也能逐步建立公众的信任。而“副驾有人+远程监控”的组合模式,也体现了特斯拉在用户体验和安全保障上的用心。
你看,即便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在推动一项颠覆性技术落地时,也必须谨慎推进。事实上,不只是汽车行业,任何行业都在拥抱新技术时都应该稳扎稳打,交付给客户真正可用、可信、有效的产品。应该稳扎稳打,交付给客户真正可用、可信、有效的产品,这也是奇点云一直推崇的理念。
FSD V12:L4级自动驾驶的“真功夫”?
在技术层面,特斯拉的FSD V12系统号称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L4级,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车辆可以完全自主驾驶,无需人类干预。这听起来是不是很酷?在6月27日的实测中,特斯拉Model Y更是在车内无人、远程也无操作员介入的情况下,成功从工厂自动驾驶到客户家中,不仅“横穿了城镇”,还上了高速公路!这无疑是FSD技术的一次理想的成果展示。
然而,随着实测样本量的增加,Robotaxi也暴露了一些缺点,与其“理想”状态仍存在显著差距。不少乘客反映Robotaxi存在路径控制失误(如“虚假打灯+方向未变”)、非必要急刹(如前方无明显障碍时突然减速)、车道保持能力不足(如方向盘反复微调、“左右画龙”)等问题。这些现象并非偶发,而是在多个独立乘客、博主记录中重复出现,说明在L4的赛道上,特斯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硬件方面,Robotaxi并未配置激光雷达或高精地图,符合特斯拉“端到端AI+端侧摄像头”的理念,但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冗余感知机制,使得当视觉系统遭遇摄像头被污、低光、雨雪天气时,系统缺乏容错与备选方案。
小奇也好奇这套系统在多种行驶环境下的表现会是如何?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或突发交通状况下,是否也能像27日一样顺利进行。毕竟,它的应对能力将是决定能否大规模商用的关键因素。
驶向未来:Robotaxi能否重塑出行版图?
据马斯克所言,几个月内Robotaxi车队就会扩展至1000辆,到2026年底美国将有超过100万辆自动驾驶特斯拉上路。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有点“马斯克式”的夸张!
不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认为,真正的大规模落地可能要等到2028年之后。因为要实现真正的规模化运营,除了技术本身,还要面对交通法规、基础设施、公众接受度等一系列挑战。据说,最近就在Robotaxi的首秀期间,还因违反了交规正在接受调查。可见,Robotaxi依旧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另外,特斯拉还在同步研发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CyberCab车型,预计2026年投产。这将完全重新定义出行空间的可能性——未来的Robotaxi可能变成移动KTV、临时办公室,甚至是迷你酒店!让我们浅浅期待一下吧!
小奇有话说:
特斯拉Robotaxi的上路,无疑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现,也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大胆探索。但无论技术多先进,安全始终是关键。只有确保安全,Robotaxi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的信任与接纳。小奇也将持续关注这场出行革命,与你一起见证自动驾驶真正驶向“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