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级应用的概念
企业级应用(Enterprise Applications),是一个企业范围内所使用的、基于计算机的稳定的、安全的和高效的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
2、企业级应用
(1)分层:持久层(Persistence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展现层(Presentation Layer )。
(2)分层的原因:提高软件开发生产力,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只要定义相应的接口,那么开发人员就可以调用相应的接口,而不用知道接口的实现机制,这样就可以做到并行开发,提高开发效率。
3、关于软件公司
公司目标:盈利。所以公司的技术架构的优劣主要应该体现在公司的生产成本和产品的质量上。
--所以相应的说有时软件公司也会使用过时的架构,只因为这个架构的成熟性以及架构有相当多的参考文档。如大家都知道Struts框架已经落后,但为什么这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熟悉Struts并且使用Struts开发,这是因为Struts的成熟和它的相当多参考文档,还有因为开发人员对Struts的了解而使得更换开发人员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4、如何降低软件产品的开发成本
(1)把软件产品根据功能进行分解,分别开发。
--将大的系统分解成小的业务系统,实现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并行开发。我现在做的这个项目就是如此,把大的系统分成四个部分,四个小的项目小组同时进行开发。
(2)业务系统根据技术架构进行分层开发。
--通过分层可以将系统再进行细分,以及得到一个低耦合高内聚的系统,并可以利用技术架构中的一些特性,得到可重用的部分。
(3)组件拼装实现社会化分工。
--组件化一直是软件开发的理想,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就可以得到一个系统。虽然有些组件是可以重用,但现在来说大多数的基本是要重新开发。比如定制化的开发都是如此。
(4)过去经验的积累和积累资源的重复利用。
--对于公司内部来说,重用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因为这样可以做到快速开发,并因为反复的对重用模块的检测这样也可以减少出错的机会。重用也可以减少开发的成本。而经验的积累也使得新进人员的培养更容易。
所以说分层是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和培训成本的最佳实践方案之一。
5、持久层(Persistence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展现层(Presentation Layer )。
其实这三层是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去看这个企业信息系统。从数据的角度看,企业信息系统不外乎就是对数据的存取。从功能的角度看,企业信息系统就是对现实中的业务逻辑操作的信息化抽象。而从用户的角度上看,它是一个人机接口,它可以接受输入并且会对所做的输入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三层从底向上实现了底层计算机数据和顶层人的业务操作的跨越,一般说来,从概念上讲,所有的企业级应用框架都可以分成这三层,因为这三个视角是客观的。但是这并不保证所有的企业级应用都能保证这三个层之间不发生耦合。
--为什么并不保证所有的企业级应用都能保证这三个层之间不发生耦合。 这是因为对于持久层(Persistence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展现层(Presentation Layer )这三层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界限。
阅读参考:企业级应用为什么要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