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数据挖掘必学的8种算法,少知道一个都可能影响项目成败

第一章:Python数据挖掘算法概述

Python凭借其简洁的语法和强大的科学计算生态,已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的主流编程语言。借助如NumPy、pandas、scikit-learn等库,开发者能够高效实现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构建的全流程操作。本章将介绍数据挖掘的核心概念及常用算法在Python中的基本应用方式。

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

数据挖掘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 数据收集:从数据库、API或文件中获取原始数据
  • 数据清洗: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数据
  • 特征工程:构造和选择对模型有帮助的输入变量
  • 模型训练:使用算法在训练集上学习数据模式
  • 模型评估:通过测试集验证模型性能

常用数据挖掘算法示例

以分类任务中最常用的决策树为例,以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scikit-learn快速构建模型:
# 导入必要的库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import pandas as pd

# 加载示例数据(假设已存在DataFrame df)
df = pd.read_csv('data.csv')
X = df.drop('target', axis=1)  # 特征
y = df['target']               # 标签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 训练决策树模型
model = DecisionTreeClassifier()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并计算准确率
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模型准确率: {accuracy:.2f}")

常见算法对比

算法适用任务优点缺点
决策树分类、回归可解释性强,无需数据标准化易过拟合
K-Means聚类简单高效,适合大规模数据需预先指定簇数
随机森林分类、回归抗过拟合,精度高训练速度较慢

第二章:监督学习核心算法

2.1 线性回归原理与房价预测实战

线性回归是机器学习中最基础且广泛应用的监督学习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拟合输入特征与输出标签之间的线性关系,实现对连续值的预测。在房价预测场景中,模型根据房屋面积、房间数量、地理位置等特征,学习一个线性函数来预测价格。
模型数学表达
线性回归模型可表示为:
y = w₁x₁ + w₂x₂ + ... + wₙxₙ + b
其中,y 为预测房价,xᵢ 为输入特征(如面积),wᵢ 为对应权重,b 为偏置项。目标是通过最小化均方误差(MSE)来优化参数。
实战代码示例
使用 Scikit-learn 实现简单线性回归: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model = LinearRegression()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predictions = model.predict(X_test)
fit() 方法训练模型,predict() 进行预测。X_train 为训练特征矩阵,y_train 为真实房价标签。

2.2 逻辑回归与客户流失分类应用

模型原理与适用场景
逻辑回归虽名为“回归”,实为经典的二分类算法,通过Sigmoid函数将线性组合输出映射至(0,1)区间,表示样本属于正类的概率。在客户流失预测中,适用于特征与流失概率呈线性关系的场景。
特征工程示例
关键特征包括月均消费、登录频次、服务投诉次数等。经标准化处理后输入模型: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C=1.0, solver='liblinear')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y_pred_proba = model.predict_proba(X_test)[:, 1]
其中,C为正则化强度,solver指定优化算法,predict_proba输出流失概率。
性能评估指标
  • 准确率:整体预测正确比例
  • 召回率:流失客户中被成功识别的比例
  • AUC值:衡量模型区分能力,优于准确率在不平衡数据中的表现

2.3 决策树构建与信贷风险评估

特征选择与信息增益
在信贷风险评估中,决策树通过递归分割数据来识别高风险客户。关键步骤之一是选择最优特征进行分裂,常用信息增益作为评判标准。信息增益越大,表示使用该特征划分样本的不确定性减少得越多。
  • 收入水平:直接影响还款能力
  • 信用历史:反映过往履约行为
  • 负债比率:衡量财务负担程度
  • 就业稳定性:影响收入持续性
决策树训练示例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gini', max_depth=5, min_samples_split=10)
clf.fit(X_train, y_train)
上述代码构建了一个基于基尼不纯度的决策树模型。参数 max_depth=5 控制树深以防止过拟合,min_samples_split=10 确保每个分裂节点至少有10个样本,提升泛化能力。
模型解释性优势
规则路径预测结果
信用历史 = 差 → 拒绝高风险
信用历史 = 良 且 收入 > 8000 → 通过低风险

2.4 支持向量机在文本分类中的实践

文本数据的向量化处理
在应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文本分类前,需将原始文本转换为数值型特征向量。常用方法是TF-IDF(词频-逆文档频率),它能有效反映词语在文档中的重要性。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TfidfVectorizer

vectorizer = TfidfVectorizer(max_features=5000, stop_words='english')
X_tfidf = vectorizer.fit_transform(corpus)
该代码将文本语料库 corpus 转换为5000维的TF-IDF特征矩阵。max_features 限制词汇表大小,stop_words='english' 过滤常见无意义词。
构建SVM分类模型
使用线性核SVM处理高维稀疏文本数据,因其训练效率高且分类效果稳定。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

svm_model = SVC(kernel='linear', C=1.0)
svm_model.fit(X_train, y_train)
kernel='linear' 指定线性核函数,适用于文本分类任务;C=1.0 控制正则化强度,较小值表示更强的正则化。

2.5 随机森林与特征重要性分析技巧

随机森林通过集成多个决策树提升模型稳定性,其内置的特征重要性评估机制为数据洞察提供了有力支持。
特征重要性计算原理
随机森林使用“不纯度减少”或“排列重要性”衡量特征贡献。基于袋外数据(OOB),可精确评估每个特征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代码实现示例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 生成模拟数据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10, n_informative=5, random_state=42)
model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random_state=42)
model.fit(X, y)

# 获取特征重要性
importances = model.feature_importances_
上述代码构建了包含100棵决策树的随机森林模型。参数 n_estimators 控制树的数量,random_state 确保结果可复现。输出的 feature_importances_ 表示各特征在所有树中不纯度减少的平均值。
重要性可视化建议
  • 使用柱状图排序展示特征重要性
  • 结合领域知识判断高重要性特征的合理性
  • 警惕相关特征间的评分偏移

第三章:无监督学习关键方法

3.1 K均值聚类与用户分群实战

在用户行为分析中,K均值聚类是一种高效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可用于将用户划分为具有相似特征的群体。
算法核心流程
  •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聚类中心
  • 迭代:计算样本到中心的距离并重新分配簇;更新聚类中心
  • 收敛:直至中心点不再显著变化
Python实现示例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random_state=42)
user_clusters = kmeans.fit_predict(user_features)
上述代码中,n_clusters=3表示将用户划分为3个群组,fit_predict方法同时完成训练与标签预测。输入user_features通常包含用户的活跃时长、访问频率、消费金额等标准化后的数值特征。
最优K值选择
通过肘部法则评估不同K值下的惯性(inertia),选择下降趋势拐点以平衡模型复杂度与聚类效果。

3.2 层次聚类与可视化结果解读

层次聚类的基本流程
层次聚类通过递归合并或分裂样本来构建树状结构(即树状图),适用于探索数据的内在分组模式。其核心步骤包括距离矩阵计算、链接准则选择和聚类树构建。
代码实现与参数说明

from scipy.cluster.hierarchy import dendrogram, linkag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使用Ward方法进行层次聚类
linked = linkage(data, method='ward')  # method可选'single', 'complete', 'average'
dendrogram(linked)
plt.title("Hierarchical Clustering Dendrogram")
plt.xlabel("Sample Index")
plt.ylabel("Distance")
plt.show()
上述代码中,linkage() 函数依据指定的连接方式(如Ward法最小化簇内方差)生成聚类路径;dendrogram() 可视化树状图,便于识别自然聚类边界。
结果解读要点
  • 树状图分支高度反映簇间距离,越高表示差异越大
  • 横轴为样本索引,纵轴为合并时的距离度量
  • 可通过设定阈值切割树状图以获取具体簇划分

3.3 主成分分析(PCA)与维度压缩实践

PCA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是一种基于正交变换的线性降维方法,通过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保留最大方差方向。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少数主成分解释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Python实现示例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import numpy as np

# 标准化数据
X = np.random.rand(100, 5)
X_scaled = StandardScaler().fit_transform(X)

# 应用PCA保留95%方差
pca = PCA(n_components=0.95)
X_pca = pca.fit_transform(X_scaled)

print(f"主成分数量: {pca.n_components_}")
该代码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避免量纲影响;随后使用sklearn的PCA类自动选择能解释95%方差的最小主成分个数。参数n_components=0.95表示保留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5%的主成分。
主成分解释力分析
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PC10.620.62
PC20.280.90
PC30.070.97

第四章:进阶与集成学习算法

4.1 梯度提升树(GBDT)与销售预测案例

GBDT基本原理
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是一种基于迭代的集成学习算法,通过逐步拟合残差来提升模型性能。每一轮训练都针对前一轮预测的误差进行建模,最终将多个弱学习器加权组合为强预测模型。
销售预测中的应用
在零售场景中,使用GBDT可有效捕捉销量与促销、季节、价格等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下为基于scikit-learn的简化实现: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
import numpy as np

# 示例特征:[促销力度, 历史均值, 是否节假日]
X = np.array([[0.5, 200, 1], [0.2, 180, 0], [0.8, 220, 1]])
y = np.array([250, 190, 300])  # 实际销量

model = 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n_estimators=100, 
                                  learning_rate=0.1, 
                                  max_depth=3, 
                                  random_state=42)
model.fit(X, y)
prediction = model.predict([[0.6, 210, 1]])
上述代码中,n_estimators控制树的数量,learning_rate调节每棵树的贡献权重,max_depth限制树深度以防止过拟合。该模型能高效处理结构化数据,在销售预测任务中表现稳健。

4.2 XGBoost调参与性能优化实战

在实际项目中,XGBoost的性能高度依赖于超参数配置。合理调整关键参数不仅能提升模型精度,还能显著加快训练速度。
核心调参策略
  • learning_rate:控制每一步的权重更新步长,通常设置为0.01~0.3之间;
  • max_depth:树的最大深度,防止过拟合,建议从6开始尝试;
  • subsamplecolsample_bytree:引入随机性,提升泛化能力。
网格搜索示例代码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import xgboost as xgb

param_grid = {
    'n_estimators': [100, 200],
    'max_depth': [3, 6],
    'learning_rate': [0.05, 0.1]
}
model = xgb.XGBClassifier(use_label_encoder=False, eval_metric='logloss')
grid_search = GridSearchCV(model, param_grid, cv=5, n_jobs=-1)
grid_search.fit(X_train, y_train)
该代码通过GridSearchCV系统化遍历参数组合,结合5折交叉验证选出最优模型配置,确保结果稳定可靠。

4.3 聚类与分类的联合应用场景解析

在实际业务中,聚类与分类常被结合使用以提升模型效果。例如,在用户画像构建中,先通过聚类发现潜在用户群体,再基于群体标签训练分类模型进行预测。
典型流程
  • 使用K-Means对无标签用户行为数据聚类
  • 将聚类结果作为新特征输入分类器
  • 训练XGBoost模型实现精准用户分类
代码示例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 聚类生成伪标签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5)
X['cluster'] = kmeans.fit_predict(X)

# 分类模型训练
clf = RandomForestClassifier()
clf.fit(X, y)
上述代码首先利用KMeans对原始特征空间划分,生成的簇标签作为新的离散特征增强表达能力。随后分类器可捕捉聚类结构与目标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升泛化性能。

4.4 基于网格搜索的模型超参数调优

在机器学习中,超参数的选择显著影响模型性能。网格搜索(Grid Search)通过穷举预定义的超参数组合,系统性地寻找最优配置。
基本流程
  • 定义待调优的超参数及其候选值
  • 对每组参数组合训练并评估模型
  • 选择交叉验证得分最高的参数组合
代码实现示例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

param_grid = {'C': [0.1, 1, 10], 'kernel': ['rbf', 'linear']}
grid_search = GridSearchCV(SVC(), param_grid, cv=5, scoring='accuracy')
grid_search.fit(X_train, y_train)
上述代码中,param_grid 定义了正则化参数 C 和核函数 kernel 的候选值;cv=5 表示采用5折交叉验证;最终通过 fit() 触发全组合训练与评估。
性能对比
参数组合准确率训练时间(s)
C=0.1, kernel=rbf0.8612.3
C=1, kernel=linear0.898.7
C=10, kernel=rbf0.9215.1

第五章:算法选择与项目成败的关系分析

算法匹配业务场景的关键性
在电商推荐系统开发中,团队曾错误地采用协同过滤算法处理冷启动问题严重的新人用户群体。由于新用户行为数据稀少,相似度计算失效,导致推荐准确率低于30%。切换为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后,结合用户注册信息与商品标签进行向量化匹配,准确率提升至68%。

# 基于TF-IDF的内容相似度计算示例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TfidfVectorizer
import numpy as np

def compute_similarity(doc1, doc2):
    vectorizer = TfidfVectorizer()
    tfidf_matrix = vectorizer.fit_transform([doc1, doc2])
    return (tfidf_matrix * tfidf_matrix.T).A[0,1]
性能瓶颈的根源定位
某物流路径优化项目初期选用精确求解的动态规划算法,面对20个配送点时计算耗时达47分钟。通过引入遗传算法进行近似求解,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将响应时间压缩至9秒,满足了实时调度需求。
  • 动态规划:时间复杂度O(2^n),适用于小规模精确解
  • 遗传算法:时间复杂度O(n²),适合大规模近似优化
  • 模拟退火:对初始解敏感,需调参控制降温速率
算法组合策略的实际应用
金融风控系统采用混合模型架构,前端使用决策树进行快速过滤(响应时间<50ms),后端用XGBoost进行深度风险评估。该分层设计使高风险交易识别率提升40%,同时保障了支付流程的用户体验。
算法类型准确率响应时间维护成本
逻辑回归76%12ms
随机森林89%83ms
神经网络93%210ms
数据挖掘算法 算法目录 18大DM算法 包名 目录名 算法名 AssociationAnalysis DataMining_Apriori 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AssociationAnalysis DataMining_FPTree FPTree-频繁模式树算法 BaggingAndBoosting DataMining_AdaBoost AdaBoost-装袋提升算法 Classification DataMining_CART CART-分类回归树算法 Classification DataMining_ID3 ID3-决策树分类算法 Classification DataMining_KNN KNN-k最近邻算法工具类 Classification DataMining_NaiveBayes NaiveBayes-朴素贝叶斯算法 Clustering DataMining_BIRCH BIRCH-层次聚类算法 Clustering DataMining_KMeans KMeans-K均值算法 GraphMining DataMining_GSpan GSpan-频繁子图挖掘算法 IntegratedMining DataMining_CBA CBA-基于关联规则的分类算法 LinkMining DataMining_HITS HITS-链接分析算法 LinkMining DataMining_PageRank PageRank-网页重要性/排名算法 RoughSets DataMining_RoughSets RoughSets-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 SequentialPatterns DataMining_GSP GSP-序列模式分析算法 SequentialPatterns DataMining_PrefixSpan PrefixSpan-序列模式分析算法 StatisticalLearning DataMining_EM EM-期望最大化算法 StatisticalLearning DataMining_SVM SVM-支持向量机算法 其他经典DM算法 包名 目录名 算法名 Others DataMining_ACO ACO-蚁群算法 Others DataMining_BayesNetwork BayesNetwork-贝叶斯网络算法 Others DataMining_CABDDCC CABDDCC-基于连通图的分裂聚类算法 Others DataMining_Chameleon Chameleon-两阶段合并聚类算法 Others DataMining_DBSCAN DBSCAN-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Others DataMining_GA GA-遗传算法 Others DataMining_GA_Maze GA_Maze-遗传算法在走迷宫游戏中的应用算法 Others DataMining_KDTree KDTree-k维空间关键数据检索算法工具类 Others DataMining_MSApriori MSApriori-基于多支持度的Apriori算法 Others DataMining_RandomForest RandomForest-随机森林算法 Others DataMining_TAN TAN-树型朴素贝叶斯算法 Others DataMining_Viterbi Viterbi-维特比算法 18大经典DM算法 18数据挖掘的经典算法以及代码实现,涉及到了决策分类,聚类,链接挖掘,关联挖掘,模式挖掘等等方面,后面都是相应算法的博文链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 目前追加了其他的一些经典的DM算法,在others的包中涉及聚类,分类,图算法,搜索算等等,没有具体分类。 C4.5 C4.5算法与ID3算法一样,都是数学分类算法,C4.5算法是ID3算法一个改进。ID3算法采用信息增益进行决策判断,而C4.5采用的是增益率。详细介绍链接 CART CART算法的全称是分类回归树算法,他是一个二元分类,采用的是类似于熵的基尼指数作为分类决策,形成决策树后之后还要进行剪枝,我自己在实现整个算法的时候采用的是代价复杂度算法,详细介绍链接 KNN K最近邻算法。给定一些已经训练好的数据,输入一个新的测试数据点,计算包含于此测试数据点的最近的点的分类情况,哪个分类的类型占多数,则此测试点的分类与此相同,所以在这里,有的时候可以复制不同的分类点不同的权重。近的点的权重大点,远的点自然就小点。详细介绍链接 Naive Bayes 朴素贝叶斯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是贝叶斯算法里面一种比较简单的分类算法,用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贝叶斯定理,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条件概率的相互转换推导。详细介绍链接 SVM 支持向量机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是一种对线性和非线性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非线性数据进行分类的时候可以通过核函数转为线性的情况再处理。其中的一个关键的步骤是搜索最大边缘超平面。详细介绍链接 EM 期望最大化算法。期望最大化算法,可以拆分为2个算法,1个E-Step期望化步骤,和1个M-Step最大化步骤。他是一种算法框架,在每次计算结果之后,逼近统计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或最大后验估计。详细介绍链接 Apriori Apriori算法是关联规则挖掘算法,通过连接和剪枝运算挖掘出频繁项集,然后根据频繁项集得到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导出需要满足最小置信度的要求。详细介绍链接 FP-Tree 频繁模式树算法。这个算法也有被称为FP-growth算法,这个算法克服了Apriori算法的产生过多侯选集的缺点,通过递归的产生频度模式树,然后对树进行挖掘,后面的过程与Apriori算法一致。详细介绍链接 PageRank 网页重要性/排名算法。PageRank算法最早产生于Google,核心思想是通过网页的入链数作为一个网页好快的判定标准,如果1个网页内部包含了多个指向外部的链接,则PR值将会被均分,PageRank算法也会遭到LinkSpan攻击。详细介绍链接 HITS HITS算法是另外一个链接算法,部分原理与PageRank算法是比较相似的,HITS算法引入了权威值和中心值的概念,HITS算法是受用户查询条件影响的,他一般用于小规模的数据链接分析,也更容易遭受到攻击。详细介绍链接 K-Means K-Means算法是聚类算法,k在在这里指的是分类的类型数,所以在开始设定的时候非常关键,算法的原理是首先假定k个分类点,然后根据欧式距离计算分类,然后去同分类的均值作为新的聚簇中心,循环操作直到收敛。详细介绍链接 BIRCH BIRCH算法利用构建CF聚类特征树作为算法的核心,通过树的形式,BIRCH算法扫描数据库,在内存中建立一棵初始的CF-树,可以看做数据的多层压缩。详细介绍链接 AdaBoost AdaBoost算法是一种提升算法,通过对数据的多次训练得到多个互补的分类器,然后组合多个分类器,构成一个更加准确的分类器。详细介绍链接 GSP GSP算法是序列模式挖掘算法。GSP算法也是Apriori类算法,在算法的过程中也会进行连接和剪枝操作,不过在剪枝判断的时候还加上了一些时间上的约束等条件。详细介绍链接 PreFixSpan PreFixSpan算法是另一个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在算法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候选集,给定初始前缀模式,不断的通过后缀模式中的元素转到前缀模式中,而不断的递归挖掘下去。详细介绍链接 CBA 基于关联规则分类算法。CBA算法是一种集成挖掘算法,因为他是建立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之上的,在已有的关联规则理论前提下,做分类判断,只是在算法的开始时对数据做处理,变成类似于事务的形式。详细介绍链接 RoughSets 粗糙集算法。粗糙集理论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数据挖掘思想。这里使用的是用粗糙集进行属性约简的算法,通过上下近似集的判断删除无效的属性,进行规制的输出。详细介绍链接 GSpan gSpan算法属于图挖掘算法领域。,主要用于频繁子图的挖掘,相较于其他的图算法,子图挖掘算法是他们的一个前提或基础算法。gSpan算法用到了DFS编码,和Edge五元组,最右路径子图扩展等概念,算法比较的抽象和复杂。详细介绍链接 Others目录下的算法: GA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运用了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来寻找问题最优解的算法算法的遗传进化过程分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其中选择操是非常关键的步骤,把更适应的基于组遗传给下一代。详细介绍链接 DbScan 基于空间密度聚类算法。dbScan作为一种特殊聚类算法,弥补了其他算法的一些不足,基于空间密,实现聚类效果,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簇。详细介绍链接 GA_Maze 遗传算法在走迷宫游戏中的应用。将走迷宫中的搜索出口路径的问题转化为遗传算法中的问题通过构造针对此特定问题的适值函数,基因移动方向的定位,巧的进行问题的求解。详细介绍链接 CABDDCC 基于连通图的分裂聚类算法。也是属于层次聚类算法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构造连通图。第二个阶段是分裂连通图,最终形成聚类结果。详细介绍链接 Chameleon 两阶段聚类算法。与CABDDCC算法相反,最后是通过对小簇集合的合并,形成最终的结果,在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K近邻的思想形成小规模的连通图,第二阶段通过RI(相对互连性)和RC(相对近似性)来选一个最佳的簇进行合并。详细介绍链接 RandomForest 随机森林算法算法思想是决策树+boosting.决策树采用的是CART分类回归数,通过组合各个决策树的弱分类器,构成一个最终的强分类器,在构造决策树的时候采取随机数量的样本数和随机的部分属性进行子决策树的构建,避免了过分拟合的现象发生。详细介绍链接 KDTree K-Dimension Tree。多维空间划分树,数据在多维空间进行划分与查找。主要用于关键信息的搜索,类似于在空间中的二分搜索,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在寻找目标元素时,使用了DFS深度优先的方式和回溯进行最近点的寻找。详细介绍链接 MS-Apriori 基于多支持度的Apriori算法。是Apriori算法的升级算法,弥补了原先Apriori算法的不足,还增加了支持度差别限制以及支持度计数统计方面的优化,无须再次重新扫描整个数据集,产生关联规则的时候可以根据子集的关系避免一些置信度的计算。详细介绍链接 ACO 蚁群算法。蚁群算法又称为蚂蚁算法。同GA遗传算法类似,也是运用了大自然规律的算法,用于在图中寻找最优路径的概率型算法。灵感来源于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散播信息素的发现路径行为。详细介绍链接 BayesNetwork 贝叶斯网络算法。弥补了朴素贝叶斯算法中必须要事件独立性的缺点,利用了贝叶斯网络的DAG有向无环图,允许各个事件保留一定的依赖关系,网络结构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种属性,边代表相应的条件概率值,通过计算从而能得到精准的分类效果。详细介绍链接 TAN 树型朴素贝叶斯算法。此算法又被称为加强版朴素贝叶斯算法。在满足原有朴素贝叶斯条件的基础上,他允许部条件属性直接的关联性。形成树型的结构。详细介绍链接 Viterbi 维特比算法。给定一个隐马尔科夫模型以及一个观察序列,求出潜在的状态序列信息,每个潜在状态信息又会受到前一个状态信息的影响算法使用方法 在每个算法中给出了3大类型,主算法程序,调用程序,输入数据,调用方法如下: 将需要数据的测试数据转化成与给定的输入格式相同 然后以Client类的测试程序调用方式进行使用。 也可以自行修改算法程序,来适用于自己的使用场景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