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键篇

①:Windows下有个叫Everything的搜索软件,搜索起来飞快(如果你用过Windows自带的搜索就知道了),但它只能搜NTFS,并且仅限文件名(因为它是基于NTFS的日志搜索的)。然后,我用上了Google桌面,很强大,可以把内容也搜出来,可惜太占空间。再后来,我知道了Mac 下有个聚光灯搜索spotlight,顿时震惊了,它甚至连你刚打开的网页都收录了!
②:当你最小化某个窗口后,用⌘ ⇥ 切换回改程序,窗口还是处于最小化状态。其实,在你松开⇥ 后按住⌥ 就回恢复窗口。
Update:在Finder里可以用⌘ ← 收起文件夹,用⌘ → 展开文件夹。
软件篇

- 在Mac上认识的第一个软件是Finder
,相当于Windows上的资源管理器Explorer。虽然Finder的四种显示方式很cool,但无奈不支持剪切,所以常常开几个窗口来回拖拽。直到遇上了TotalFinder
,支持剪切等操作,最关键是双窗口(⌘ U),但似乎响应有点慢。
- 可以说不能上网的Mac就是一板砖,除了应用程序外,你得查资料吧,所以必须先解决浏览器的问题。Safari
是很好,但我坚定不移地支持Chrome
。
- 接着该了断输入法的事了。比起Windows下的Google, 搜狗,Mac下(尤其是简体中文)的输入法简直是一个厕所,里面摆放着各种屎:苹果自家的输入法(不是你猜词猜得准就可以了的,还有很多用户体验方面的工作要做);Goopy
就不说了,本来满怀期待-_-!;FIT
还稍微好用些;SunPinyin
反正以前感觉不咋地,现在好像出新版了
;还有什么IMKQIM
(说是苹果上的搜狗版拼音输入法,貌似要收费的)……我期待的输入法是这样的:我输入过的生词第二次只要输入声母就能出现在前面;可以自定义短语(比如敲mymail就会出现我的邮箱地址);动态调整候选词位置(比如我这会总在输“软件”,就把“软件”放在第一个,按下space就能选中,不要总把“人家”排在首位);中英文切换流畅(比如我敲了几个字母才发现应该输英文的,按下⇧,已经敲入的就直接变成英文了,不会变成中文)。其他也没啥了。
- 以前一直用网页版的Google Reader。听说iPhone上口碑很好的Reeder
出Mac版了,喜欢尝鲜的我毫不迟疑地下了,被震撼了。那是一种读纸质书的感觉,还自带浏览器,唯一不爽的是页面宽度不能调,感觉太多空白,也可能这才是它给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吧。
- 笔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Evernote
,我认识的第一个云端软件,不管你是Windows, Mac OS, Android, iOS(我只用过这几个平台),都有客户端。
- 文本编辑比较好办,TextMate
Mac上的缺省编辑器(the missing editor)。很强大,不是说有人为了用上TextMate去买MacBook么。TextMate就像一个竞技场,管你是Ruby, Python, Perl,还是AppleScript,一个⌘ R 统统给我跑起来(当然,功劳还得归功于Mac OS已经预装了这些语言)。但也很纠结,毕竟不能秒过Vim和Emacs,而且TextMate对中文支持巨不好。
- 读邮件一般还是用浏览器,很少用Mail
,感觉没必要。但苹果从来不缺华丽的软件,比如Sparrow
。
- 看电影就比较麻烦了。总的来说,Mac上没有令人满意的播放器,不是格式支持太少,就是字幕支持不好。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能看看rmvb, avi, mkv,支持双字幕,放高清的时候不要太卡就行了。我现在主要用射手影音Splayer X
,基于MplayerX
。由于MplayerX不支持双字幕,所以Splayer X目前也不支持双字幕-_-!
- 至于听音乐,我倒不喜欢iTunes
,反而爱用小巧的Vox
这些是Mac上比较有特色的软件,像Photoshop![]()
, Mathematica![]()
之类各个平台都一样的软件就不介绍了。
像我这类喜欢尝鲜的人的苦恼就是软件装得太多了,又都舍不得删(Mac上删软件倒是简单,直接⌘ ⌫ 就行了)。现在Mac上的App Store也开店了,花在尝鲜上的时间恐怕会更多。


像我这类喜欢尝鲜的人的苦恼就是软件装得太多了,又都舍不得删(Mac上删软件倒是简单,直接⌘ ⌫ 就行了)。现在Mac上的App Store也开店了,花在尝鲜上的时间恐怕会更多。

人都说Mac最大的特色是接口做得特别好,几乎能用脚本操作所有的程序(苹果自己的软件支持尤其好),所以我现在倾向于寻找Mac自带的解决方案,最好能编个脚本炫耀一下^_^
P.S. 之前写过一篇简略的,上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