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读了李国杰院士的《学术论文选集序言》,令人钦佩和感动。
李院士在美国读博士与博士后期间被同学戏称为“论文机器”,在1980年代就发表AAAI、ISCA、IEEE Computer、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一系列顶会顶刊论文。
1980年代中期回国后,改变了“论文机器”研究模式,主持研制了曙光1号、曙光1000高性能计算机,也开始更多思考如何缩小我国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如何改变高性能计算机和CPU受制于人的局面等问题。李院士自谦“是时代将他铸造成有一点宏观思维能力的所谓的‘战略型科学家’。”
这是一本论文选集,但是李院士在序言最后一段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却发人深省。2005年IEEE Spectrum期刊派人在中国做了较长调查后,将李院士评为“中国科技十杰(Ten to Watch)”,并发表人物介绍“他的研究是设计从微处理器、刀片服务器直到超级计算机”。回顾这件事,李院士感慨到: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美国人不关心我写过什么论文,只关注我做过什么事。
正如李院士在序言中所说,这些“学术论文基本上折射了中科院计算所近30年主要的研究方向”,“从本选集的论文中可以看出计算所发展的脉络"。在读这篇序言时,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不断跃入我的眼帘,让我忽然意识到这本选集其实也是一部记录了一批计算所人的成长记——他们或是现在仍在计算所,或是曾经在计算所学习工作,或是曾给予计算所支持与帮助。
花了2分钟时间把序言里出现的28个名字依次列出,大家认识其中哪些名字?很遗憾自己没有和李院士合作过论文,未能上榜。
李院士说许多论文背后隐藏着令人回味的故事。如果想了解更多李院士和这28个名字之间的故事,推荐大家先读一下这篇序言吧。
—————
1. 夏培肃
2. 韩承德
3. 孙凝晖
4. 华云生
5. 顾 钧
6. 姚 新
7. 陈天石
8. 唐志敏
9. 刘昌平
10.卜东波
11. 徐志伟
12. 李政道
13. 陈鸿安
14. 樊建平
15. 熊 劲
16. 胡伟武
17. 范东睿
18. 陈明宇
19. 张云勇
20. 刘韵洁
21. 张国清
22. 周一青
23. 何清法
24. 白 硕
25. 黄俊铭
26. 程学旗
27. 邓稼先
28. 汪成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