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列表(Hash table,也叫哈希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
给定表M,存在函数Hash(key),对任意给定的关键字值key,代入函数后若能得到包含该关键字的记录在表中的地址,则称表M为哈希(Hash)表,函数Hash(key)为哈希(Hash) 函数。
构造哈希表的两种方法
1. 直接定址法:
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为散列地址,Hash(Key)=Key 或 Hash(Key)= A*Key+B。
利用数组下标可以很好的将对应的数据存入哈希表对应的位置。例如:在一个字符串中找出第一次只出现一次的字符,字符串为abcdabcdefg,需要找到e,利用下标统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你必须开辟对应的256个空间。如果需要查找的数中出现了一个特别大的数(1000000),你必须要开辟1000000个空间,会造成大量空间的浪费。
2. 除留余数法:
取关键值被某个不大于散列表长m的数p除后的所得的余数为散列地址。Hash(Key)= Key % P。
由于“直接定址法”的缺陷,于是下面引入“除留余数法”,该方法提高的空间的利用率,但不同的Key值经过哈希函数Hash(Key)处理以后可能产生相同的值哈希地址,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哈希冲突。任意的散列函数都不能避免产生冲突。
下面介绍处理哈希冲突的闭散列方法
1、线性探测
2、二次探测(二次方探测)